第422章 转型(1 / 2)
“一个简简单单决策,就让盘踞多年的煤老板纷纷出逃,你说当时的育良书记还是达康书记,谁会被提拔省委常委?”
“虽然最后达康书记也因为林城经济开发区事情办得好,让上面重视提拔为了省委常委,但说到底依旧要晚了一步,目前也只能到达常务副省长位置。”
“总的来说也算是他自己做错事,如果他当时和育良书记一样以疏通为主,或许林城也不会从前三降到如今五六名的位置,甚至去年gdo总量核算出来后,已经降到了第六名,gdp只有5000多亿。”
“比起全国来说依旧名列前茅,但要知道京州和吕州已经超万亿了。”
祁同伟一番话让王安全忍不住点头。
其实对于这些事情他确实也有所了解。
如果不是当初李达康太过强势,不少人在当时都有劝说李达康需要网开一面,可李达康就是太过主见,谁的话都不听。
当县长县长是一把手,当市长是市长是一把手,更何况当时李达康是市委书记呢?
最终才造成gdp停滞不前的后果。
“好了不说了!”祁同伟摆手道。
说了这么多,总归来说当初李达康怎么做的那是他的事情,该有的惩罚也和祁同伟无关。
现在最主要的是王安全是否要审批掉这笔旅游投资的钱。
批复是不可能批的,总不能真听从林城市的那几个人意见,去发展几个破石头吧。
祁同伟必须仔细想解决办法。
王安全毕竟是自己的人,他不帮谁来帮?
很快,祁同伟想到了办法。
“这样,林城的事情不是一两天能够发展起来的,等我这里处理完,然后回头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投资商。”
无论未来林城是主要发展旅游业还是实体经济,在没有私人企业入驻时候祁同伟也不敢打包票。
一个旅游投资发展好了可能是月牙湖、光明峰,可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和林城旁边的这个湿地公园一样。
到时候别说收门票了,就是整个汉东听说过这个湿地公园的都仅仅只是在林城略有耳闻。
贸然投资只会让财政局压力巨大,只有让政府和企业一起承担,财政才会可观,哪怕赔了这个产业,其他产业赚钱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祁同伟可不想王安全因为一个投资而深陷于林城。
如今的祁同伟已经不是当初的祁同伟,他现在不光是省厅厅长,更是副省长,省长高育良更是他的老师。
虽然他不是主管经济、主管工业、主管投资发展的副省长,但其他副省长多少还是给他一些面子的。
在一些规划上可以尽量往林城靠拢,不敢说能够帮助林城快速从煤炭产业进行转型,但至少短时间内保持经济,恢复经济,让投资商有信心投资,还是有必要的。
“嗯.....这样,你先把近几年林城主要投资项目给我做一个总结,经济转型只靠旅游带不动,还需要一些实体力量,我这里看看能不能向省里要一些规划。”
“嗯。”
王安全使劲点头。
他心中十分感谢,当然以现在他和祁同伟关系,也不在乎这点感谢了。
就是今天林城这些人把他逼疯了。
若是能找到其他投资产业,自然不会将钱只投入到旅游上。
实体产业和人才,才是一个地方真正崛起的重要因素。
吕州和京州这两位老大哥能达到万亿,林城自然也不想落后,希望省委们能够给出一些相对的措施吧。
......
晚上,祁同伟直接向高育良说了有关林城的一些事情。
当初李达康遗留的问题其实高育良也知道,但现在林城投资商都不敢在林城投资,万一和之前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