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兵家 古代军事智慧的璀璨星河(3 / 8)

加入书签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他认为最高明的战略是通过智谋挫败敌人的战略意图,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破坏敌人的联盟,再次是通过军事力量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这一战略思想体现了他对军事行动层次的深刻理解,将军事与政治、外交紧密结合,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例如,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人或使敌人屈服,往往比直接的军事进攻更为有效。

孙武提出了一系列战术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等。

“知己知彼”

要求在战争中对自己和敌人的情况都有详细的了解,包括兵力、装备、士气、将领特点等。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准确有效的作战计划。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则强调在战术上要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和疏忽之处,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动攻击,以打乱敌人的部署,取得战斗的主动权。

这些战术原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都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军事行动的重要指导。

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着名的军事家,他以严法治军而闻名。

他深知军队纪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司马穰苴在担任将军之初,就通过严格的执法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他对违反军纪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依法惩处。

例如,在一次出征前,齐景公的宠臣庄贾因迟到而违反了军令,司马穰苴毫不犹豫地按照军法将其斩。

这一行为在军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使士兵们认识到军纪的严肃性,从而提高了军队的纪律性。

司马穰苴并非只强调严刑峻法,他也注重对士兵的关爱。

在日常训练和作战中,他关心士兵的生活和疾苦,与士兵同甘共苦。

例如,他将自己的物资与士兵共享,赢得了士兵的爱戴。

这种恩威并施的治军方法,使得士兵们既敬畏他的权威,又愿意为他效命,大大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他继承和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在战国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孙膑最着名的军事策略之一是“围魏救赵”

在桂陵之战中,面对魏国对赵国的围攻,孙膑没有直接救援赵国,而是率领齐军直捣魏国都城大梁。

这一策略利用了魏国后方空虚的弱点,迫使魏军回师救援,从而解了赵国之围。

同时,孙膑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伏,大败魏军。

这一战役体现了孙膑善于因势利导、避实击虚的军事思想,通过调动敌人,创造有利于己方的作战形势。

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又采用了“减灶诱敌”

的战术。

他故意在撤退过程中减少炉灶的数量,让魏军误以为齐军士兵大量逃亡,从而轻敌冒进。

当魏军进入马陵道的伏击圈时,齐军万箭齐,再次大败魏军。

孙膑通过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心理,制造假象,成功地实现了以弱胜强,进一步彰显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智慧。

吴起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军事思想融合了军事与政治的双重因素。

吴起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的主张。

在“文德”

方面,他强调要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使国家内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只有这样,才能为战争提供坚实的后方支持。

在“武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