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陈国羁旅归心育贤 孔子归言的深邃回响(3 / 7)
道、古老的庙宇和淳朴的乡亲。
他记得小时候,在故乡的田野里奔跑嬉戏,听着长辈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每到春天,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黄的油菜花盛开,散出阵阵芬芳。
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采野花,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上空。
他也记得在学堂里,跟随老师学习经典,立志要成为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循循善诱的教导,至今还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如今,多年的漂泊让他更加思念故乡的温暖和安宁,他渴望回到那里,重温那些美好的回忆。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四处碰壁,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此时的他,或许觉得回到故乡,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
但他可以通过教育,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明白“仁”
“礼”
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的变革奠定基础。
(二)“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牵挂与担忧的深情流露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这句话则体现了孔子对家乡学子的牵挂和担忧。
“吾党之小子”
,指的是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关于“党”
的含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以500家为一党,“吾党”
即指鲁国,也就是孔子的故乡;也有人认为“党”
更多体现“志同道合者”
的含义。
而“狂简”
,朱熹在注释时认为是“志大而略于事也”
,意思就是志向远大但行事简单、欠考虑;孔安国则注释“简”
为“大”
的意思,“狂简”
即“志于大道”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孔子担心这些学生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和一定的才华,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他们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如果不加以精心雕琢,就可能无法成为有价值的器物。
在孔子的眼中,这些学生是他未来的希望,他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有学问、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展做出贡献。
但他也深知,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困难,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忽略了道德修养。
他们为了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不惜阿谀奉承、投机取巧。
在鲁国的一次官员选拔中,有个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官职,四处送礼,拉拢关系。
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却忘记了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
孔子知道后,非常痛心,他担心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将来不仅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还可能会危害社会。
有的学生可能空有远大的志向,却缺乏实际行动的能力。
他们整天谈论着宏伟的计划,但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实现。
有一个学生,他总是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变鲁国的政治局面。
他每天都在谈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方案,但却从不关心如何将这些理念和方案付诸实践。
他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也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孔子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故乡,用自己一生的学识和经验,教导这些学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