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知务民义仁先难后获(2 / 9)
了孔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的智慧所在。
在现代社会,“务民之义”
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其“知”
便体现在致力于为人民服务,解决民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数百万扶贫干部深入基层,扎根农村,致力于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他们关注的是贫困民众的实际需求,采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最终实现了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这正是“务民之义”
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彰显了真正的智慧。
在企业展中,“务民之义”
也同样适用。
优秀的企业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会关注社会责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社会的展贡献力量。
如一些知名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投身于环境保护、教育支持等领域,他们明白,只有将自身展与社会大众的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展,这便是企业经营中的“知”
。
对于“敬鬼神而远之”
,在现代社会可以理解为对未知事物保持敬畏,同时专注于现实的努力。
科学技术的展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
我们不应盲目迷信所谓的“自然力量”
,而应依靠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认知世界,将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现实事务中。
例如,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不再是祈求神灵保佑,而是通过研究气象数据、建设防灾工程、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实际行动来应对,这正是“敬鬼神而远之”
的智慧在现代的延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探讨孔子对“仁”
的阐释——“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先难而后获”
字面意思是先经历艰难困苦,而后获得收获。
这体现了孔子对于仁德的理解,即仁德之人并非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是愿意先付出努力,承担困难,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最终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种“先难”
的精神,是仁德的重要体现,它要求人们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品质。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践行了“先难而后获”
的理念。
东汉时期的班,年轻时为官府抄写文书,后来他投笔从戎,立志平定西域,为国家建功立业。
西域之行充满了艰难险阻,他率领少数人深入西域各国,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军事斗争,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多次身陷险境,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不懈奋斗。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班终于平定了西域,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归附汉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先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而后获得了不朽的功绩,堪称“仁者”
的典范。
北宋的范仲淹,一生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信念,这与“先难而后获”
的“仁”
不谋而合。
他在政治上推行改革,致力于解决社会弊端,虽然改革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他本人也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心系百姓,关心国家安危。
在地方任职时,他兴修水利、兴办学校,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范仲淹一生先经历了政治上的艰难坎坷,而后收获了百姓的爱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