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从曾子临终之语悟修身之慎(4 / 8)

加入书签

能会让他陷入不义的境地。

这种对“义”

的坚守,让曾子的身体始终远离不义之举,保持了身体与品德的洁净。

临终前,曾子“启予足,启予手”

,也是在向弟子证明,自己的身体从未因不义之举受到损伤或蒙羞,他以一生的“义”

行,守护了身体的道德属性,为弟子树立了“义”

的典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曾子修身之“慎”

的一生

曾子临终前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对自己一生修身之“慎”

的精准概括。

“慎”

是曾子修身思想的核心,贯穿于他的日常言行、道德实践与人生选择中,体现为对道德准则的敬畏、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成为他一生最鲜明的品格标签。

(一)“慎”

于日常言行:细微之处见道德

曾子的“慎”

,先体现在日常言行的细微之处。

他认为,道德的坚守并非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中,而是隐藏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里,只有在细微之处保持谨慎,才能避免违背道德准则,实现个人品德的完善。

在言语方面,曾子始终保持谨慎,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他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作为每日反思的重要内容,确保自己的言语真实可信,不欺骗他人。

例如,当弟子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如实回答,不夸大、不隐瞒,若自己有所不知,便坦诚承认,绝不不懂装懂,避免因言语失实违背“信”

的准则。

在行为方面,曾子更是严格约束自己,符合“礼”

与“义”

的要求。

例如,在饮食方面,他遵循“食不言,寝不语”

的礼仪规范,不在吃饭、睡觉时说话,既保持了行为的得体,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方面,他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准则,不与他人过度攀附,不因私人关系违背道德原则,避免行为失当。

曾子的这种“慎”

于日常言行的态度,让他在细微之处始终坚守道德准则,从未因小事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正如他引用《诗经》所言,即使在日常言行中,也如“临深渊”

“履薄冰”

般谨慎,生怕因一时疏忽而违背道德,这种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修身实践的重要特征。

(二)“慎”

于独处之时:无人监督仍守道

曾子的“慎”

,更体现在“慎独”

之上——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坚守道德准则,不做违背良心与道德的事情。

他认为,“慎独”

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只有在独处时仍能保持谨慎,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自觉,避免因外在监督的缺失而放纵自己。

《礼记?大学》中记载:“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一“慎独”

思想,正是曾子对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