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守道与处世 孔子的人生智慧启示(3 / 13)
榜样。
战国时期的孟子,便是“笃信”
儒家之道的典范。
孟子继承并展了孔子的“仁”
学思想,提出“性善论”
“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重要观点。
他周游列国,向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多次遭到拒绝,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却始终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道”
能够拯救乱世,从未放弃。
他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这句话正是孟子“笃信”
之道的生动写照——无论面对富贵、贫贱还是威武,都不改变自己的信念与操守。
南宋时期的文天祥,也是“笃信”
之道的杰出代表。
文天祥生活在南宋末年,面对元军的大举入侵,他始终坚定地相信“忠君报国”
之道,散尽家财招募义军,奋起抗元。
被俘后,元军对他威逼利诱,许以高官厚禄,甚至用亲情感化他,却始终未能动摇他的信念。
他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绝唱,用生命诠释了对“道”
的“笃信”
。
2当代社会的“笃信”
价值
在当代社会,“笃信”
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陷入迷茫与困惑,甚至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与人生理想。
而“笃信”
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准则。
例如,在商业领域,一些企业家“笃信”
“诚信经营”
之道,即使在面临巨大利益诱惑时,也不做假冒伪劣产品、不搞不正当竞争,始终坚守商业道德底线。
他们相信,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企业的长远展。
如华为公司,始终“笃信”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的价值观,注重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不搞投机取巧,最终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
在学术领域,一些学者“笃信”
“追求真理”
之道,即使在面临学术压力、利益诱惑时,也不做学术造假、不抄袭他人成果,始终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他们相信,只有追求真理,才能推动学术的进步,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
如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始终“笃信”
“科学研究为人类健康服务”
之道,克服了实验条件艰苦、多次失败等困难,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好学:提升自我、践行“道”
的途径
“好学”
,即勤奋学习,不仅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习道德规范、处世方法与“道”
的内涵。
在孔子看来,“好学”
是提升自我修养、践行“道”
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深刻理解“道”
的内涵,掌握践行“道”
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为坚守“道”
、传播“道”
奠定基础。
孔子本人便是“好学”
的典范。
他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他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通过喜好古代文化,勤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