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之思(1 / 9)

加入书签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在古老的智慧箴言中,“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宛如一座灯塔,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着温润而持久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之路上前行。这寥寥数语,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践行。

“成事不说”,是一种对既成事实的尊重与接纳。当一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无论结果是辉煌还是黯淡,过度的谈论往往是多余的。就像一场已经结束的比赛,胜负已分,再去反复争论比赛过程中的某个判罚或者某个球员的表现细节,对于结果并无改变。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陷入这样的情境。比如一次考试结束,成绩公布后,若是取得了好成绩,过度地炫耀或者不断讲述自己备考的艰辛过程,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若是成绩不佳,不停地抱怨试题太难或者自己运气不好,也只是徒增烦恼。因为结果已经无法更改,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我们无休止讨论的话题。

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来看,“成事不说”更是一种维护团队和谐与凝聚力的智慧。当一个项目完成,团队成员之间如果开始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小分歧、小失误而争论不休,那只会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合作氛围。例如在一个广告策划项目圆满结束后,如果成员们还在为某个创意到底是谁先提出的而争吵,或者为执行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的小问题相互指责,这不仅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还可能影响下一次的合作。此时,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的成果以及从中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纠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

“遂事不谏”则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顺应。当事情正在进行,且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时,过多的谏言可能会扰乱正常的发展节奏。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朝廷中,当一项政策已经开始推行,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执行,如果此时有臣子不顾大局,一味地强行谏言,试图改变政策方向,往往会引起朝廷内部的纷争,甚至可能导致政策执行的混乱。这并不是说不应该提出意见,而是要把握好时机。在事情的萌芽阶段或者尚未实施之前,积极地建言献策是有价值的,但当事情已经如离弦之箭般向前发展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行,避免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遂事不谏”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企业高层在制定并实施战略决策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调研的。当决策已经开始执行,基层员工如果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质疑和反对,可能会使整个执行过程变得混乱不堪。当然,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严重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渠道反馈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因为个人的主观想法就随意地进行劝阻。因为企业的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决策都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和连贯性,需要员工们在尊重整体战略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既往不咎”是一种宽容豁达的胸怀,是对过去恩怨的一种释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和摩擦。也许是朋友之间的一次误解,导致了激烈的争吵;也许是同事在工作中的一次失误,给我们带来了损失。如果我们一直对这些过往的不愉快耿耿于怀,让怨恨在心中不断滋长,那我们就如同背着沉重的包袱在生活,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真正有智慧的人,会选择放下过去的恩怨,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当我们原谅了朋友的过错,我们可能会收获一份更加真挚深厚的友谊;当我们不再追究同事的失误,也许会为今后的工作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就是“既往不咎”的典范。廉颇起初因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而心生不满,多次挑衅。但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选择了避让,没有因为廉颇的冒犯而怀恨在心。最终,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两人成为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