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行直黜枉:民服之基与治世之钥(2 / 7)

加入书签

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唐玄宗的支持并得以实施,有效整顿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宋璟为人刚正不阿,注重选拔人才的公正,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他们的辅佐下,唐朝迎来了“开元盛世”,国力达到鼎盛,百姓生活富足,对朝廷的认可度和服从度极高。然而,唐玄宗后期逐渐怠于政事,宠爱杨贵妃,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李林甫为人奸诈,嫉妒贤能,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排斥异己,打压正直之士,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杨国忠与安禄山争权夺利,引发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乱使唐朝元气大伤,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朝廷的信任和服从荡然无存,唐朝也由此走向衰落。

在西方历史上,同样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在古希腊的城邦政治中,一些城邦注重选拔有才能、品德高尚的公民参与政治管理。例如,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像伯利克里这样的领袖人物,他致力于推动民主制度的完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城邦事务。他任用了许多正直且有能力的人参与城邦的建设和管理,使得雅典在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民众对城邦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很高。然而,在一些城邦,由于政治权力被少数自私自利、品行不端的人掌控,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滥用权力,导致城邦内部矛盾丛生,民众生活困苦,最终引发社会动荡,城邦走向衰败。

进入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王朝在人才任用方面也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在一些王国,贵族世袭制度占据主导,官职往往被贵族阶层垄断。这些贵族中不乏一些不学无术、只知享乐之人,他们凭借出身而非才能占据高位,在地方治理中横征暴敛,欺压百姓。例如,某些封建领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不断增加赋税,随意征用农民的土地和劳动力,而真正有能力改善地方经济、治理民生的平民却难以获得晋升机会。这种“举枉错诸直”的现象,使得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如14世纪法国的扎克雷起义,农民们因不堪封建领主的残酷压迫而奋起反抗,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却深刻反映了不合理的人才任用导致的社会危机。

到了近代,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人才任用的重要性。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技术人才崛起。英国政府开始重视这些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像瓦特改良蒸汽机,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资助和政府的关注。政府任用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参与到工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中,使得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这些人才以其正直的商业操守和专业能力,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繁荣,赢得了民众的认可和支持。相反,在一些封建保守势力强大的国家,依然墨守成规,拒绝任用新兴的工业人才,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在国际竞争中逐渐落后。

现代启示:人才选拔与社会治理

在现代社会,孔子“举直错诸枉”的理念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刻影响着政府治理、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

在政府治理层面,公正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是实现良政善治的关键。政府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任,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能。只有选拔那些真正具有为人民服务意识、专业素养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进入政府部门,并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例如,在公务员选拔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考试、考察等环节,筛选出具备良好知识储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工作中,能够秉持公正之心,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