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慎言笃行,耻躬不逮(2 / 6)

加入书签

边打扫房屋,准备酒菜,一边说:“娘,范式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他一定会来的。”

果然,远处一个身影在雨中艰难前行,正是范式。他背着行囊,穿着被雨水打湿的衣衫,鞋子上沾满了泥土。见到张劭,范式露出欣慰的笑容:“元伯(张劭字元伯),我如约而至了!”二人相见,激动不已,紧紧相拥。随后,他们把酒言欢,畅叙友情,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范式的守信,不仅维系了他与张劭之间深厚的友谊,更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后人传颂。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做到了“言之必行”,体现了对“耻躬之不逮”的敬畏之心。后来,张劭病重,临终前,他望着窗外,遗憾地说:“可惜再也见不到我的生死之交范式了。”张劭去世后,范式梦到张劭托梦告知死讯,他立刻奔赴张劭家中吊唁。在前往的路上,范式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只为筹备足够的祭品。当他赶到张劭家中时,葬礼已经准备就绪。范式痛哭流涕,亲自为张劭执绋引棺,直至将张劭安葬。下葬之时,范式跪在墓前,立下誓言:“元伯,今生不能再与你把酒言欢,来世定要再续前缘。”周边百姓听闻此事,无不为之动容,纷纷以范式为榜样,教导子女要做信守承诺之人。

相反,历史上也有许多因言行不一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战国时期的赵括,自幼生活在武将世家,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赵奢都常常被他问得哑口无言。然而,赵括却从未有过实际的作战经验,他只知死记硬背兵书理论,不懂得根据实际战况灵活应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决定用赵括取代廉颇担任赵军主将。赵括的母亲得知后,急忙上书赵王,说:“括不可使将。”她向赵王详细阐述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担当大任的原因,可赵王固执己见,没有采纳。赵括到了前线,完全摒弃了廉颇的作战策略,按照兵书上的理论排兵布阵。他对手下将领说:“兵书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此番作战,我军定要勇往直前,一举击溃秦军!”然而,他却没有考虑到赵军与秦军的实际兵力对比,以及战场的地形等因素。

秦军将领白起针对赵括的弱点,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赵括不知是计,率领赵军贸然追击,结果陷入秦军的包围。被围困的赵军粮草断绝,士兵们饥饿难耐,军心大乱。赵括组织了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在被困期间,赵括曾多次向赵王求援,信中言辞恳切,承诺只要援军一到,定能扭转战局。然而,他却无法将这些承诺付诸实践。最终,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死,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赵国从此元气大伤。赵括只知夸夸其谈,却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成为了“纸上谈兵”的典型,这正是“躬之不逮”的悲剧体现。此役之后,赵国国内人心惶惶,百姓对赵国将领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赵国在后续的战争中也屡屡失利,再难恢复往日的强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现代社会,“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商业领域,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而言行一致则是诚信的具体体现。曾经的三鹿奶粉,作为国内知名品牌,在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三鹿公司在广告中大肆宣扬其产品采用优质奶源,经过严格检测,是妈妈们放心的选择,承诺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质检测含量,三鹿公司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众多婴幼儿患上泌尿系统疾病。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发了全社会的震惊与愤怒。家长们看着生病的孩子,痛心疾首,对三鹿奶粉的信任瞬间崩塌。三鹿公司此前的种种承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随着事件的发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