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红灯记(1 / 2)
几个孙女一双双清澈明亮、满是期盼的大眼睛看着王父。
王父心里那点关于王建军的担忧和焦虑几乎要藏不住。
他喉咙有些发紧,连忙把头微微撇开,不敢与小家伙们对视。
只是含糊地应和了两句:
“啊,对对对,你爸爸工作好忙的,咱们先吃饭,先吃饭……”
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王母,对王父的一举一动再熟悉不过。
看他这躲闪支吾的样子,心里立刻“咯噔”一下,断定他肯定有事瞒着大家
而且十之八九与老二有关。
她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但目光扫过身边挺着大肚子的儿媳聂文君,又强自把到了嘴边的追问压了下去。
现在可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万一惊着了她,动了胎气,那可就出大事了。
想到这,王母脸上立刻堆起笑容,语气轻松地伸手给孩子们夹菜。
巧妙地接过了话头,把话题引开:
“哎哟,光顾着等爸爸了,都快忘了咱们的小馋猫们了。
来,快吃饭,奶奶特地给你们做的,今天跟奶奶跑了一天了,肯定饿坏了。”
可三小只依旧兴致缺缺、聂文君也有些心不在焉。
见状,王母眉头一皱,想到什么,然后看着小靖雯继开口笑道:
“咱们今天不是又去看《红灯记》了吗?你们不是也学了新唱段?
给太爷爷他们来一段怎么样?”
这一问,果然立刻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一下可戳中了小靖雯的“唱瘾”,她最喜欢唱歌儿了。
小靖雯立刻放下挑饭粒的筷子。
把忙碌的爸爸暂时抛在脑后,小脸上洋溢着兴奋。
仿佛刚才那个有点小委屈的不是她。
“嘻嘻,太爷爷太奶奶,今天我们学新的《红灯记》唱段了。
我都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了……”
她说着,还下意识地模仿了一下李铁梅提篮小卖的动作。
只是小手空空的,显得格外可爱。
就连兴致不高的聂文君都被小家伙逗笑了,更别说王父他们了。
大人们都心照不宣地鼓励小家伙继续。
小靖雯小脸满是兴奋,只见她空着的小手有模有样地虚虚一抓。
仿佛真提了个小篮筐,小腰一扭,奶声奶气地就唱开了: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这《红灯记》可不是一般的戏。
它是近几年才红火起来的“革命样板戏”,是当时特有的文艺革命成果。
根据沪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改编。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保护一份密电码前赴后继、与日寇鸠山斗智斗勇的英雄故事。
这戏节奏紧凑,唱腔激昂,人物鲜明,被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
充满了阶级斗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
自从1964年汇演一炮而红后,这出戏就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到了1966年初期,已经被奉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最高典范,其地位远超传统戏剧。
它的传播力度是空前的。
不仅中国京剧院等国家级院团频繁上演。
各级“思想文艺宣传队”更是将其作为必演剧目,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巡回演出。
四九城的胡同里、大院的空地上,经常能听到宣传队高亢的唱腔和锣鼓点。
更重要的是,它的主要唱段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像小靖雯他们这样五六岁的孩子,天天耳濡目染。
跟着广播哼哼几句,模仿几个动作,是再平常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