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泪别英雄董远印,现场视察要资金(2 / 5)

加入书签

告找党委,找政府嘛!县里再困难,也会想办法研究,尽量调剂一些资金出来支持。可他田嘉明,实在是目无法纪,目无组织啊!”

我沉默了片刻,知道这个话题终究是绕不过去的。我缓缓开口,语气尽量平和,带着为下属解释,也希望缓和矛盾的意味:“丁书记,关于这件事,其实……我是了解一些情况的。”

丁洪涛听到这话,猛地转过头来看向我,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探究,甚至有一些不易察觉的欣喜。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挑眉,放缓了语速问道:“哦?怎么,朝阳,这事……你是知道的?”

关于公安局资金的事,我早有怀疑,确实当初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必须为田嘉明站出来。我迎着丁洪涛的目光,点了点头,语气淡然汇报道:“丁书记,动辄六七十万的资金流动,我作为县长,怎么可能完全不知情呢?当初这笔款项啊,田嘉明虽然没有正式上会汇报,但县里几位相关的领导,对这笔钱的存在和大致用途,心里是有数的。包括伟兵同志,之前也找过我,非正式地谈及过这笔费用可能的使用方向。”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丁洪涛的反应,见他只是听着,便继续说了下去:“我当时……考虑到公安系统的特殊性和实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默许了这种做法的。”

“默许?”丁洪涛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些,带着明显的不赞同和批评的意味,“朝阳同志!这种事情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你怎么可以默许呢?这是原则问题!”

我理解他的反应,耐心解释道:“丁书记,您别急啊,听我解释。我早年也带过公安队伍啊,深知那里的情况复杂,同志们确实非常辛苦。要想真正凝聚人心,形成战斗力,光靠口号不行,必须实实在在地为大家解决一些后顾之忧,改善一下基本的条件和待遇。您也清楚,咱们县公安局的办公条件、住宿环境,在整个东原市九县两区里面,长期都是垫底的。田嘉明同志想方设法搞点钱,初衷确实是为了局里的整体利益,为了稳定队伍,这笔钱也的确没有进他个人的腰包。在这种特殊时期,采取一些非常规但目的在于公的手段,虽然程序上欠妥,但情有可原。”

我想着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去解释,希望能获得丁洪涛的理解。

然而,丁洪涛听完我的解释,并没有立刻表态。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膝盖,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车窗外的景物不断向后飞逝,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显然在飞速地权衡和思索着什么。

县殡仪馆位于城西,而烈士陵园在县城东边。车队需要穿过大半个平安县城。当年的烈士陵园本也属于城郊,但随着这些年县城慢慢发展扩张,如今已被新建的居民区和商业街环绕,反而成了城中的一片肃静之地。

送葬的车队规模庞大,打头的灵车和几辆中巴车上都悬挂着“沉痛缅怀董远印同志”的白色横幅。车队一进入县城主街道,景象便令人动容。前方开道的警车持续鸣笛,声音庄重而悲凉。

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自发前来为董远印送行的群众。人们默默地伫立着,男人摘下了草帽,女人擦拭着眼角,许多老人和孩子也都在其中。他们的目光追随着灵车缓缓移动,眼神里充满了哀伤、感激和敬意。虽然大多素不相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牺牲的干部是为了守护他们的家园而献出了生命。

车队行经之处,人群绵延不绝。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公安民警立正敬礼,指挥交通,确保车队顺利通过。看到这一幕,我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感慨,一股肃然起敬的情绪萦绕心头。平安县举办的这场葬礼,极其隆重,送行的车队排成了长龙,前面的车辆已经抵达烈士陵园门口,后面的车辆还排在大街上。人们纷纷下车,步行前往陵园,要送董远印同志最后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