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刘乾坤推荐干部,常云超作出指示(6 / 6)
是年轻了些,力量需要加强,千万不能出纰漏。”
“书记放心,我明白。回去我就让审计、财政提前介入,特别是黄滩乡,需要派个得力干部去稳住局面。”张庆合沉稳地应道。
车子下了大堤,在平坦的防洪公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着。窗外,可以看到一些重点堤段还有防汛人员值守的蓝色帐篷,红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虽然洪峰已过,水位下降,但警惕并未放松,这既是制度要求,也是一种政治姿态。
在于伟正和张庆合的车队离开后,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和区长令狐并没有立刻返回区里,而是再次走进了设在大堤上的区防汛指挥部帐篷。帐篷里,区上各级坚守岗位的区防汛办、水利局和乡镇的干部,正准备交接班。看到两位主要领导去而复返,都有些意外,纷纷站起身。
常云超脸上带着和煦而不失威严的笑容,主动和大家一一握手:“同志们辛苦了!刚才市委于书记、张市长对我们光明区段的防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区长令狐紧跟在后,也与干部们握手,然后提高嗓音说道:“于书记、张市长,还有省水利厅的刘厅长,百忙之中亲自到我们光明区段来视察指导,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重视和有力鞭策!
围拢起来的干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常云超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他环视了一圈这些皮肤黝黑、眼圈发黑的基层干部,语气变得深沉而凝重起来: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鼓励,但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啊!我们绝不能因为领导表扬了几句,就沾沾自喜,麻痹大意!这次特大洪水,主汛区在平安县,没有在我们光明区决口,这其中有我们努力的结果,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侥幸的成分啊!”他话语一顿,大家顿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动帐篷布的呼啦声和远处隐约的河水声。
“我们光明区段,是平水河在东原市境内有名的险工险段最多、防守压力最大的地方之一,市防指列出的五个重点险段,我们占了三个。这次能守住,靠的是什么?”常云超自问自答,目光扫过众人,“一是靠市委、市防汛指挥部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把最精锐的力量、最急需的物资设备优先保障了我们这里;二是靠我们在座各位,以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汛前排查隐患、汛中日夜坚守、抢险加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这一点,区委区政府是清楚的,也是感谢大家的!”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带着强烈的警示意味:“但是,同志们,我们不能忘了,这次超标准洪峰之所以能相对安全地通过我们光明区段,还有一个我们不能明说、但心里都必须清楚的原因——那就是下游平安县黄滩乡段的自然决口,在客观上极大地分流、降低了上游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平安县部分乡镇的牺牲和巨大损失,换来了我们光明区核心区域的安然无恙!”
这话说得异常沉重而坦率,干部们都屏住了呼吸,表情变得无比凝重。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有什么资格躺在功劳簿上?”常云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语气严厉起来,“侥幸心理,是靠不住的!是极端危险的!下一次洪水再来,强度更大怎么办?还会有人在前面替我们分担压力吗?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能指望老天爷每次都眷顾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我们自己,靠我们时刻保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警惕,靠我们持续不断地投入,查找薄弱环节,把我们的堤防建得更牢、更固、更能经受考验!这就是为什么,水位虽然降了,险情虽然暂时排除了,但我们的防汛指挥部还不能撤,值守的同志还不能放松!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责任感和‘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要深刻吸取平安县的惨痛教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