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轰你妈的(1 / 5)

加入书签

一九一零年一月七日上午八点,一列从哈尔滨南下的沙军“混合列车”准备进入宽城子站 3 道。

但几乎在同一时刻,倭方的信号管理员也朝南打出“前进”手势,擅自准许一列北上的倭国运粮车驶入 3 道。

看到这种情况,沙国站长列别杰夫中尉出来高举红旗“制止”,却被倭方信号管理员无视,愤怒的站长亲率六名士兵冲上信号楼,将管理员及其助手一顿胖揍后捆绑了起来。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沙、倭两国在此地算得上是积怨已久。

沙、倭战争后,后来长春的倭国为了能彻底控制住这里,在“宽城子”站和长春城之间新建“长春驿”,并将周围划为满铁附属地,大肆修建住宅、医院、学校、公园等建筑,生生将沙国军营与长春城给物理性隔断了。

虽说《朴茨茅斯合约》中确实提到宽城站以南的铁路都归倭国所有,但对方这种赤裸裸的排挤手段仍旧招致了沙国军方的强烈不满。

但由于沙高层无意再在东北投入更多资源,所以这些年也就一直都采取着守势,驻防在这里的大鼻子们只能忍着倭猴子蹬鼻子上脸的行为。

可这一切都随着“温和派”代表戈果甫佐夫的遇刺而改变了,他的死直接将陆军大臣苏霍姆利诺夫推到前面,而这人可是个强硬的“主战派”。

将第 4 西伯利亚步兵师的先头部队调到宽城北营,便是沙方对倭态度转变的体现。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受了几年窝囊气的车站长才会如此大动干戈,直接就将小鼻子管理员给抓了起来。

但他其实也算是上了倭国人当了,难道信号管理员的“前进”手势真是擅自打出的?当然不是,那是倭军高层授意的。

要论打仗谁最不要脸,倭国说第一恐怕没人敢说第二,它们惯用的手段就是冷不丁突袭、背地里掏裆这一套,与沙方大张旗鼓的威胁不同,他们可要阴险得多了。

其实从去年底开始,“关东铁道部”的一把手佐藤义久少将就开始筹划对沙军展开一场突袭了,几经思考后他将最终地点选在了长春府。

一来,这里是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中转站,一旦突袭取得成效可以将沙军彻底赶向北面,这样倭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