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甬道里的南风(2 / 4)

加入书签

只是听说那留在山上的十一个团队二十二人,自从昨天上山,到现在就没下来。

看这情况,应该是日夜奋战了。

反正现在下着暴雨,山上根本没人,又是在半山腰,所以白天跟晚上的性质都差不多。

可这么一来,就让我们在旅馆里有点坐不住了。

虽然段马龙比我们晚了好几天才下手,但是他们人多,又用上了爆破,现在又是日夜加班,进展肯定比我们快。

要是等他们干完活拍拍屁股一走人,盗洞必然很快就会被暴露。

所以我们既然是拿他们当做挡箭牌,那就必须要赶在他们之前,把活儿给干好。

到了下午两点多,金小眼儿把拐子针送过来,还有一套倒链,这种工具也叫手拉葫芦,就是一种手动起重工具。

因为时间紧迫,南边的墓进展速度太快,我们必须得跟上速度,所以也不管白天和晚上了,直接就拿着工具上了山。

至于那两背包的青铜碎片,就拿给了金小眼儿,让他先找人修复。

我们四个人穿着雨衣,特意避开南边的视线,在北边找了条路绕了上去。

白天下墓,这事我还真是第一次干。

就连二叔和孙反帝这种老江湖,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好在是雨下得很大,雨衣的帽檐很短,黄豆大的玉珠子啪啪打在脸上,眼睛都有点睁不开。

站在半山腰,可以看到湘江的水位线明显上升了很多,江水浑浊,水花波涛。

我们昨天夜里在盗洞盖板上铺的泥土,也都已经被雨水冲刷了大半。

掀开盖板,盗洞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只要没有地下水渗出来,单单这些雨水还不至于把墓给淹了。

还是照旧,二叔和孙反帝先下,我跟在最后面,留蒋晓玲在上面拿着对讲机望风。

从狭窄的甬道爬进

一夜之间,这里的积水已经淹没到了小腿肚。

我们没有任何停顿,立马就开始分工干起来。

二叔用锤子和錾子先在青石墓门的门缝上凿出一个牛鼻子孔,可以观察自来石的位置,再把拐子针插进去。

孙反帝在墙上打了几个膨胀钉用来固定手拉葫芦。

拐子针在北派叫半圆龙爪,一端是长柄,另一端是用金属打造的半圆形,工作原理也非常简单,就是把拐子针伸入门缝,再把半圆形的部分套在自来石上,从外面借助绳子用力拉,自来石被拉动的偏移,就能推开墓门了。

如果自来石很大,几个成年人的力量都拉不动。

之前说过,有同行用牛拉绳的前例,但这种办法太费事。

还有一种更加省力的办法,那就是用手拉葫芦!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会善于使用工具。

到了新世纪,盗墓都已经用上高科技了。

不过话再说回来,公安侦查同样也用上了高科技手段,让以后的这行越来越难干……

二叔折腾了一会儿,成功在门缝上凿出了牛鼻孔,并且确定了自来石的位置,套上了拐子针。

孙反帝那边也找了个偏斜的角度,在墙上用膨胀钉固定好了手拉葫芦。

我就在旁边看着这两位‘前辈’的操作,边看边学。

只见二叔和孙反帝各自分工,配合的十分默契,最后再把绳子固定在手拉葫芦上,孙反帝开始哗啦啦的拉动铁链。

随着四股拧在一起的绳子被绷紧,墓门后面也传来了轰隆隆的摩擦声。

这是墓门后面的自来石被拉动的开始了偏移。

孙反帝又一鼓作气的加快速度,手动葫芦被拉的哗啦啦特别响,自来石的偏移角度也越来越大。

二叔就闭着一只眼睛,半边脸贴在墓门的门缝观察自来石的位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