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橡胶和石油(1 / 5)

加入书签

“这是根本不可能突破的防御体系。”

鹰国海军上尉库克在考察报告上签字时,鹅毛笔突然划破了纸页。

他回想起昨日在新加坡港看到的种种景象:永汉水兵们熟练地操作着蒸汽起重机装卸货物,机械臂精准无比地将木箱堆成整齐的金字塔形状;一群土着孩童在铁甲舰的炮管里钻进钻出,欢快地玩着“海战”

的游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甚至递给了他一块用蔗糖压成的“永汉海军”

字样糖块,糖纸上印着鲜艳的龙旗图案。

当“复仇女神号”

驶离这片海域时,库克突然注意到要塞旗台飘扬的不仅有永汉龙旗,还有一面绣着“和而不同”

字样的杏黄旗——旗角的流苏竟然是用东印度公司的丝绸边角料织成的,阳光穿过丝线,在海面上投下了七彩斑斓的光斑。

他默默地合上了报告,封蜡上的鹰国国徽在暮色中泛着冷冰冰的光芒,却无法照亮他眼底深处的那一抹迷茫,那迷茫是对永汉强大实力和独特文化的深深敬畏。

与此同时,在苏门答腊的橡胶园里,曾经因土地纠纷与永汉商人生过冲突的土着领端古·伊斯坎达尔,正用永汉援助的蒸汽割胶机收割橡胶。

他的儿子端古·艾哈迈德在永汉援建的学校里学习机械维修,上个月刚为种植园修好了三台抽水机。

“以前荷南人只知道掠夺我们的橡胶,”

端古·伊斯坎达尔抚摸着割胶机的不锈钢刀片,感慨万分地说,“现在永汉不仅教我们技术,还帮我们建医院。

我小女儿的天花就是林大夫治好的。”

他身后,三十个土着家庭正在新建的定居点盖房子,屋顶用的是永汉提供的波纹铁皮,墙壁则保留了传统的竹编工艺——这正是共同体“和而不同”

理念的生动体现,这种理念就像一颗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芽,茁壮成长。

更深远的变化生在马六甲的香料市场。

波斯商人哈桑用永汉银行的信用证结算胡椒生意时,现比用西班鸭银元节省了三成手续费。

他的账房里,永汉币与爪哇卢币、马来元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最上面放着一本永汉出版的《南洋贸易通志》。

“十年前,这里的香料价格被荷南东印度公司垄断,”

哈桑对来访的永汉商会代表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现在有了共同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我的利润提高了两倍,连我儿子都能去格致书院读书了。”

市场角落,几个来自不同部落的商贩正用永汉币交易,他们说着夹杂着汉语词汇的马来语,却毫无障碍——这是共同体推行“双语教育”

的成果,这种成果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和人群。

汗珠沿着脸颊缓缓滑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微却耀眼的光芒。

老牛在努力的拖动一个大大的货运托盘,这些货都是要往泉州的橡胶和石油制品,这都是永汉帝国急需的物资材料!

整个永汉帝国对于这些材料需求量极大,桑明川哪怕极力使用世界之力来合成,也只是杯水车薪,连那几十个集团军的十分之一需求都满足不了,更不用说民用了,所以对于东南亚的这些物资桑明川才会如此在意!

老牛在前面用劲,跟着他的临时工也在用力推,突然一个临时工用力不稳,从船板侧面滑倒,右侧是堆积好的货箱!

临时工小伙的挤压导致货箱移位,同时另一侧的一个过道上,温乌刚刚交付完自家橡胶园新采集的样品出来,今年橡胶园丰收,他很开心,背上的包裹被他惬意的甩动着,正好砸在移位的货箱上,货箱再也坚持不住,掉下来了!

其中装了很多锡锭,老牛看到这一幕,顾不上货运托盘,松开手拉住滑倒的小伙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