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螳臂挡车的倭国(5 / 5)

加入书签

板溅起细碎的水花,他勒住缰绳,看着这个曾经掌控日本命运的男人:“德川幕府的时代结束了。

松平信纲的头埋在臂弯里,声音细若蚊蚋:“只求善待江户百姓。

鲁靖渊没有回应,只是策马前行,身后的士兵们扛着步枪,整齐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惊飞了檐角栖息的乌鸦。

江户城内的百姓躲在门后,透过门缝窥视着这支穿着灰色军装的军队。

有人认出了街角茶屋老板娘的儿子——三个月前被俘虏走的太郎,如今他穿着永汉士兵的制服,胸前挂着闪亮的勋章,正用倭语劝诫同胞不要惊慌。

茶屋老板娘捂着嘴,泪水从指缝间涌出,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此时,他转身正好看到落泪的老板娘,顿时高喊:“母亲!

是我!

太郎啊!”

街角茶屋的老板娘冲出人群,母子相拥而泣。

鲁靖渊转身下令:“全军入城,肃清残敌,不得扰民。”

当夜,江户大火渐熄。

与此同时,江户湾的永汉海军正在清点战利品。

一艘艘满载着丝绸、瓷器和金银的运输船被贴上封条,其中最大的一艘“富士丸“上,士兵们现了德川幕府收藏的《海国图志》,书页间还夹着郑和的亲笔批注。

舰长将这本线装书递给鲁靖渊,牛皮纸封面上的海水渍已变成暗黄色:“将军,这是在德川藏书楼现的,据说他们研究了二十年,却还是没能挡住我们的军舰。

鲁靖渊翻动书页,泛黄的纸页上写满了蝇头小楷,在“屡越南角而遇昆仑奴“的批注旁,有人用朱笔圈点,墨迹已有些模糊。

夜幕降临时,江户城的天守阁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夜空。

松平信纲站在城外的小山岗上,看着祖祖辈辈居住的城堡在火中坍塌,木梁坠落的轰鸣声隔着数里都能听见。

他的小儿子松平容保递给他一件蓑衣:“父亲,起风了。

松平信纲接过蓑衣,却没有穿上,任凭冰冷的雨水打在他花白的头上:“你说,若当年幕府没有接受欧洲各国的蛊惑,今日的结局会不会不同?“

松平容保望着远处的火光,沉默良久才道:“历史没有如果,父亲。

我们能做的,只是让德川家的血脉延续下去。

松平信纲闻言看着身后的厢轿,那是德川家最后的血脉,虽然他用替身自焚于天守阁,但是他却带着德川家最小的孩子和死士从密道离开了江户!

第二日的朝议大会上,桑明川拿出最新战报,对着众臣说道:“倭国已经全部占领,接下来的治理,众位爱卿都议议吧!”

在那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鎏金铜鹤香炉正不紧不慢地飘散出缕缕檀香。

那袅袅升起的香气,如同轻柔的丝带一般,在整个议政殿内弥漫开来,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这淡雅而又令人心神宁静的味道。

然而,此刻议政殿内的氛围却与这香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如何处置倭国这一极为重大的议题,就像一块无比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使得议政殿内的气氛凝重得如同铁块一般,那种压抑感仿佛能将人吞噬,让人喘不过气来,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户部尚书周培公,他双手恭敬地捧着象牙笏板,这笏板在他手中就如同一件珍贵的宝物。

他微微躬着身子,那姿态充满了谦卑与敬意,随后进言道:“倭国历经战火,民生凋敝,当务之急是恢复农桑。

臣以为可效仿辽东屯田之法,将幕府旧有庄园收归国有,按人口分给流民,再遣农技官传授新式耕作技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