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o章 全球博弈(2 / 3)

加入书签

艇的耐腐蚀管道!

数学家们则建立起流体力学的新模型,为音风洞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这些看似零散的突破,正悄然编织成一张覆盖未来战场的科技大网。

全球的资源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永汉勘探队在波斯湾现了更多的巨型油田,钻井平台的钢铁井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沙漠。

非洲内陆的钴矿和稀土矿被纳入直接管控,运输车队在武装双翼机的护航下穿越撒哈拉。

南美种植园的橡胶产量翻了三番,乳胶经过硫化处理后,成为制造防弹轮胎和密封垫圈的关键材料。

资源委员会的密报显示,仅去年一年,永汉通过贸易和勘探获得的战略资源总量,就过了欧洲各国的总和。

而在看不见的情报战场上,较量同样激烈。

永汉安插在欧洲的间谍用密写墨水传递技术图纸,鹰国军情六处的特工则伪装成商人潜入马六甲基地。

最惊险的一次,普鲁士化学家携带内燃机核心数据叛逃,在鹿特丹港登上永汉商船时,被联盟特工用毒针暗杀,尸体口袋里的微型胶卷已被胃酸腐蚀得模糊不清。

绣衣卫外探处处长齐云涯在朝会上面色凝重:“现在的每一份专利证书背后,都可能沾着鲜血。”

民间社会也被卷入这场无声的战争。

报纸上连载的“科技救国”

系列文章激了全民热情,学生们在作文里写下“愿以纸笔为枪,换国家百年强。”

工厂工人自组织技术革新小组,纺织厂的女工改良了织布机的传动装置,效率提升两成后获得政府嘉奖!

甚至连戏班都排演了《海疆英烈传》,讲述雷达工程师林秀峰的事迹,台下观众看到“示波器上显舰影”

的桥段时掌声雷动。

这种自上而下的全民动员,让永汉在科技转化度上远远甩开了欧洲。

联盟内部的矛盾却在不断加剧。

鹰国坚持优先展海军,要求各国分摊无畏舰建造费用;德国则想集中资源研坦克,认为陆战才是决胜关键;奥斯曼帝国因宗教分歧与欧洲国家龌龊不断,甚至暗中与永汉进行军火交易。

在巴黎召开的联盟会议上,各国代表为军费分配争吵了三天三夜,最终只达成一份模糊的协议。

永汉驻欧观察员在报告中冷笑:“一群各怀鬼胎的强盗,连分赃都谈不拢。”

桑明川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授意外交部放出“永汉有意与联盟和谈”

的假消息,同时暗中加快航母建造进度。

当联盟还在为和谈条件讨价还价时,第一艘搭载“海燕号”

舰载机的“鲲鹏号”

航母已在大连港下水,舰艏的青铜鹏鸟雕像在海浪中昂挺胸。

试航那天,十二架舰载机从甲板腾空而起,在云层中组成“汉”

字编队,消息传到欧洲,联盟各国的和谈热情瞬间冷却,维也纳的会议室里,只剩下摔碎的咖啡杯和愤怒的咆哮。

全球的局势如同紧绷的弓弦,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燎原大火。

在太平洋中部,永汉测量船与鹰国科考队因海域勘探权生对峙!

在非洲好望角,荷南舰队拦截了永汉的运金船!

最危险的一次,普鲁士陆军在莱茵河边境实弹演习,炮弹落点距离永汉观察哨仅三百米。

战争的阴影,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源的争夺,一步步笼罩在这个刚刚连接在一起的世界上空。

永汉的绣衣卫外探处截获了一份联盟内部的绝密电报,内容显示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名为“v-1”

的飞弹武器,射程可达三百公里。

桑明川立即下令成立专项小组,要求在半年内拿出类似的防御系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