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骤变一(1 / 4)
京师内共有四座城隍庙:都城隍庙、江南城隍庙、大兴县城隍庙和宛平县城隍庙(太祖朱元璋建基立业于江南,皇明之初定都于南京,为尊崇祥之地,江南城隍不与各地城隍并列,在都城还要专门建造一座江南城隍庙)。
京师城隍统各府、州、县之神,以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都城隍庙始建于前元,国朝初永乐年间重修。
京师风俗,每遇初一、十五、二十五日,谓之庙市。
凡百般货物俱赶在都城隍庙前,直摆到刑部街上来贩卖。
挨挤不开,人山人海的做生意。
庙市这个称谓就是起始于都城隍庙,最初也是特指都城隍庙庙市。
庙市上百般货物,尤其以奢侈品着称,一是“商彝周鼎、秦镜汉匜、晋书唐画”
之类的古董,二是宣德铜炉、瓷器、漆器、纸墨之类的内府秘藏。
三是各省所出产的珠宝、象玉、绫锦等。
游人入市“新到之物必买,适用之物必买,奇异之物必买,布帛之物必买,可以奉上之物必买,可贻后人为镇必买,妾媵燕婉之好必买,仙佛供奉之物必买,儿女婚嫁之备必买,舅姑寿诞之需必买,冬夏着身之要必买,南北异宜之具必买,职官之所宜有必买,衙门之所宜备必买”
。
因为是过年,所以庙市也会有所调整,比如初一的日子改为初三,毕竟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在过团圆年,谁也没心思出来。
初二女眷回娘家,谁也顾不上。
比如因为号称第二灯市街的椿树街灯市火爆,过年期间的庙市也会有杂剧班子,南戏班子,卖解的,杂耍,小吃猥集而来。
晌午时分,一支车队在丫鬟婆子、家丁簇拥下,鱼贯来到了刑部街路中央的‘公明楼’后院。
待马车停下,郑直、郑修、郑仟、郑伟、郑彪和朱千户从后边两辆马车走出。
与此同时,大太太、三太太、六太太、汤娘子、大小唐姨妈、沈姨妈、秦娘子、大奶奶、九奶奶、十奶奶、十二奶奶、十三姐、十七奶奶、朱娘子、秦清娘、施大姐在丫头婆子的搀扶下,从前边马车车厢中走出。
今个儿这里清场,专门提供给郑家还有郑家的亲朋使用。
如此豪奢自然不是有名无实纸糊的郑阁老能够做到的,而是公明楼的东主仗义出手。
原本大太太是不愿意来的,毕竟谁也不晓得她什么时候又会驾鹤西游。
奈何禁不住众人相劝,还是来了。
很简单,失去才晓得珍惜,众人如今想着就是要让大太太见到世间的繁华,享受世间的美好。
为此,从初一到初二,郑家就没有安生。
各房轮流做东,前个儿是三房,昨个儿是五房,今个儿是六太太做东,特意选了这里高乐。
除了老太太因为病着,大哥郑傲被吓得还有些疯癫,郑虎臣因为上值,今个儿郑家其余人都来了。
冯家舅舅虽然病情稍稍稳定,却不敢刺激冯氏,也就没有来。
如同年初在望凤楼一般,这次依旧是女宾被安排在楼上,而郑直等人在楼下。
只是不同于望凤楼被特许修筑成三层,公明楼只有两层。
不多时边璋,程敬,谢国表,汤俌,汤绍宗,许泰,沈锐,沈钰,沈铋,张荣,孟鹏,范进,孙环,郑椭,张文宪,唐玉璞等人纷纷带着家眷子孙前来。
算上今个儿得空的刘三,田文胜,朱小旗,刘仲淮,田震、贺五十等人很是不老少人。
除此之外,还有郑直文会同年段炅、刘寓生;武会同年田忠、陈宽、韩玺。
郑直对于他在文科的同年已经不抱希望,因此根本没有招呼,却不想当初弃他而去的段炅和刘寓生厚着脸皮找过来了。
相反,受到郑虎臣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