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骤变三(2 / 5)

加入书签

’字,须合边事,剑履上殿廷,《汉书·萧何传》殊礼。”

“以‘圭’字,须关本朝典制,圭田奉烝尝,《大明集礼》品官祭田。”

……

“忠孝难两全,请诸君以《春秋》为韵。

《左传》云‘孝,礼之始也’,然《公羊》谓‘大夫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

“《会典·礼律》载‘官员闻父母丧,不丁忧者杖一百’,然边镇督抚得旨夺情,此国法融通处。”

之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人依次令,郑直全都以《大明会典》回。

固然有些呆板,却也让众人对他另眼相看。

《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以事则为目,分述明代开国至弘治十年,百余年间各行政机构的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

全书一百八十卷,百八十五万字。

因为尚未刊刻,只在文渊阁、翰林院有原本,供有数之人翻阅。

全书枯燥,要读下来,不但要有耐心,还要有资格。

更不要讲郑直几乎信手拈来,毫不磕绊。

就连自视甚高的康海,也收起了刚刚的锋芒。

诗词不过小道,治国才是大道。

可作为施政之人,必须要先懂得啥能做,啥不能做,而《大明会典》就是明确能做与不能做的那把尺子。

郑直或许作为辅臣略显青涩,却绝对可以讲已经达到了最低要求。

郑直也在不停观察李梦阳和范进,席间二人虽然互动很少,可作为扮猪吃老虎的行家,依旧被他现了端倪。

范进与李梦阳似乎不是合作,而是以李梦阳为主,范进为次。

大明的官场,言官是奇葩,讲究以小治大。

莫看李梦阳早范进四科还是户部郎中,可如今已经是试御史的范进还真不一定将对方放在眼中。

这就有意思了。

待众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夕阳西下,公明楼外依旧热闹,可是楼内已经进行到了尾声。

毕竟如今还在过年,今个儿来的人,谁家里也是一堆人等着。

楼上楼下,众人慢慢散去,可是朱麟却留了下来。

“朱勋卫啥意思?”

郑直揉揉额头,拿出烟点上。

“俺以前多有莽撞,若是对郑阁老不敬,还望见谅。”

朱麟光棍的讲了一句。

他是骄傲的人,可形势比人强。

朱麟也是舅舅被抓后才晓得三不牙行倒账自家也牵扯其中,好在如今所有罪外祖一家扛了,可谁曾想郑直这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竟然入阁了。

入阁就入阁,大不了自个日后躲着,只要挨过了这段日子,等对方栽跟头的时候就好了,毕竟这种事屡见不鲜。

奈何郑直目下为了和刘揆他们掰腕子,眼瞅着就要拿勋贵说事。

原本朱麟也不在意的,毕竟文臣狗咬狗,他乐的看笑话。

可眼瞅着舅舅,表弟被害,外祖一家停爵遣返,朱麟怕了。

这才懂了一句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没瞅见英国公都跑过来向郑家输诚了?

因此在母亲劝导下,朱麟决定服软。

啥都是假的,只有成国公府保住了,才有他的好日子。

至于郑直,只要对方弄不死他,有的是机会找回面子。

“朱勋卫何必如此。”

郑直不动声色道“俺记性不好,不晓得朱勋卫讲的莽撞,是啥事?”

朱麟偷眼瞧了瞧郑直,小心翼翼道“是俺没讲清楚。”

顿了顿“家母得知闻喜伯尚未续弦。

俺有一妹,明年刚刚及笄,虽不敢言国色天香,却也是花容月貌,愿意与郑家结为秦晋之好,不晓得阁老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