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全态能量的涟漪与宇宙花园的雏形(1 / 2)
全态能量在宇宙共生网中流动的第五年,一个奇妙的现象在多个星域同时出现:原本荒芜的行星表面,开始自发孕育出融合了常规物质、暗物质与第三态特征的“共生植被”。这些植被形态各异——有的叶片一半是金色的实体,一半是暗紫色的虚空,边缘还泛着半透明的流光;有的根系能在常规土壤中扎根,又能深入暗物质裂隙,甚至能捕捉第三态的能量波动作为养分。
“这是宇宙在‘自我绿化’。”流萤蹲在一颗新生的“三色草”前,指尖拂过叶片时,三种能量特征在她的光影气流中同时闪现,“全态能量就像宇宙的‘种子’,只要有一丝平衡的可能,就能催生出新的生命形态。”
这些共生植被的蔓延并非毫无章法。莉娅的宇宙智核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生长轨迹与宇宙共生网的能量脉络完全吻合,仿佛在沿着网络编织一张“生命地毯”。在常规物质与暗物质的交界处,植被最为密集,形成了一条条“过渡带”,让两种能量的转化更加平滑;在第三态漩涡区外围,植被则呈现出螺旋状的生长纹路,与漩涡的能量流动形成共振。
“这是宇宙花园的雏形。”星络站在一颗被共生植被覆盖的行星轨道上,俯瞰着地表——金色的森林、暗紫色的平原、半透明的湖泊交织成巨大的图案,图案中心恰好是宇宙罗盘在该星域的投影点,“植被在替我们绘制平衡的蓝图,它们用生命的形态,诉说着能量流动的最优路径。”
然而,宇宙花园的扩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固化星域”——一个以晶体结构为基础的文明,共生植被的“流动特征”与他们的“固态美学”产生了冲突。固化星域的居民认为,这些植被的随意蔓延破坏了晶体建筑的对称美,更担心全态能量会软化他们坚硬的晶体外壳,导致文明特征的消亡。
“我们不是要消灭差异,是害怕失去自我。”固化星域的长老用晶体共振传递信息,他的外壳上布满了精细的几何纹路,这些纹路是他们文明传承的象征,“就像这颗共振水晶,一旦失去固定的结构,就再也发不出纯净的声音。”
星络理解他们的担忧。他没有强制保留植被,而是提出“共生园艺”方案:由固化星域的工匠设计“晶体花架”,引导共生植被在框架内生长,既保留植被的生命力,又符合晶体美学的对称原则;同时,用全态能量培育“硬化草”——这种草的叶片能在接触晶体时呈现出固态特征,既不影响晶体结构,又能为其提供能量滋养。
当第一座“晶体花园”落成时,所有人都为之惊叹:共生植被沿着水晶拱门攀爬,金色的叶片与水晶的棱角相映成趣,暗紫色的根系在水晶基座的缝隙中若隐若现,半透明的花瓣则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固化星域的孩童们第一次触摸到柔软的叶片,却发现叶片在接触他们的晶体手掌时,自动硬化成了温润的晶石质感。
“美不是只有一种模样。”长老的共振水晶此刻与硬化草产生共鸣,发出从未有过的丰富音色,“对称与流动、坚硬与柔软,本可以在共生中成为彼此的装饰。”
宇宙花园的理念很快传遍各个星域。暗物质区域的隐形星环旁,长出了能吸收星光的“暗影花”,花朵绽放时会在虚空中投射出常规物质可见的光影,让暗物质文明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家园;第三态漩涡区的能量茧周围,环绕着“转化藤”,这些藤蔓能将中间能量转化为各种颜色的光带,记录下第三态生命的转化轨迹,成为宇宙中最独特的“动态壁画”。
涟漪小队在旅途中发现,共生植被还具备“记忆功能”。在曾经爆发过能量战争的“伤痕星域”,植被的叶片上保留着战争时期的能量纹路,这些纹路在全态能量的滋养下,逐渐从狰狞的红色转化为平和的绿色,成为活生生的“和平纪念碑”。
“植物比我们更懂得和解。”流萤采集了伤痕星域的叶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