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事不断,聚焦莫斯科(2 / 3)
联进行贷款。
目的为何
自然是想要利用贷款问题,对即将成立起来的新一届苏联新政府讨价还价,换取到更多的在苏利益。
现如今的苏联所暗藏的利益,是个人都能看到。
无论是各种矿产,还是仅次于海湾地区的石油储备。
都让那些矿业财团、石油公司眼热不已,一个个都跑来想着通过银行的渠道,在苏联分一杯羹。
这种发生在殖民地时代的金融把戏。
如今,竟然发生在了1991年,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身上重演。
历史仿佛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不过,这道禁令针对的是对苏联政府的贷款,对于在苏的非政府机构,尤其是像远东集团这样背景复杂、潜力巨大的“民营企业”,并不在其中。
瞬间,秦远和他掌控的金融命脉,价值倍增。
八月底的十天里,兴业和富国银行的尽职调查团队像梳子一样,细致地梳理了远东国际银行乃至整个远东集团的资产状况。
调查结果让他们既震惊又兴奋。
他们发现,秦远在苏联政商两界编织的关系网之深、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力之强,远超他们最初的想象。
其价值,绝不仅仅是一家银行那么简单。
于是,合作意向迅速升级。
一个大胆的融资方案被摆上了谈判桌:富国银行与兴业银行联合出资二十亿美元,收购远东国际银行50%的股份。
消息一出,石破天惊!
整个莫斯科金融界为之哗然。
二十亿美元!仅仅为了控股一家成立不到一年、资产规模远未达到如此估值的银行
如果说,投资的是远东集团,那他们并不意外。
可这仅仅只是远东国际银行啊!
奥恰科夫饮料厂的生产线轰鸣作响,空气中弥漫着麦芽和分的甜香。
秦远在陈建华和伊万的陪同下,巡视着新投产的可乐生产线。
他拿起一瓶刚下线的、贴着崭新标签的“远东可乐”,尝了一口。
味道很甜,带着一丝苏联特色的果香,与欧美可乐风味迥异,却意外地爽口。
“远哥,兴业和富国两大银行,要给我们投资二十亿美元的消息都传开了。”
陈建华指着流水线上不时偷偷打量他们的工人,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你看,就连咱们厂里的工人都知道了。”
他现在是越来越庆幸自己在火车上遇到了秦远,加入了一开始的远东贸易。
不然哪里会有今天。
跟欧美人长袖善舞,在苏联合纵连横,这种事情,以前他想都不敢想。
“你觉得我应不应该拿这笔投资”
秦远放下可乐瓶,随口问道.
只是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高速运转的灌装线上,对于这些可乐,他还是很有着一番期待的。
“我看了那份融资计划书,两家一起出二十亿,只拿一半股份,我们还是大股东。”
陈建华语气热切,“这简直跟白送一样,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就能把分行开到苏联每一个角落!”
他最近半年多,都在恶补工商管理和西方经济学,再加上他本来就聪明,所以学什么都快。
而且他马上就要毕业了,对于集团未来规划,很重视。
秦远笑了笑,接过伊万递来的手帕擦了擦手,语气平淡:“建华,这二十亿,是裹着蜜的毒药。”
“吃,肯定要吃下去,但不能按他们给的方子吃。”
他转向陈建华,眼神平静:“你要明白,远东国际银行是我们整个帝国的造血心脏,‘贷款换股份’,资产循环,哪一样离得开它”
“一旦让出半数股权,那些法国人和美国人肯定是要有监督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