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瓦良格航空母舰(2 / 3)
成立一个‘远东高级人才发展基金会’。”
“初始资金……先从我们正在处理的‘那笔资产’中调拨五亿美元。”
“五亿美元!”陈建华倒吸一口凉气,这手笔太大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秦远斩钉截铁,“我们要做的,不是像那些西方机构一样偷偷摸摸地挖角。我们要光明正大地‘承接’!”
“基金会明面上的业务,是资助优秀的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暗地里,我们要提供比西方更优厚的条件,更高的安家费、更自由的研究方向、以及……通往东方庞大市场的承诺!”
“告诉那些对西方抱有幻想,又对祖国心存眷恋的专家,我们不仅能给他们‘面包和自由’,还能给他们一个继续为‘祖国’效力的平台。”
“一个由我秦远掌控的,横跨欧亚的新平台!”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
西方掠夺人才是为了充实自身,削弱对手。
而他秦远,要借助这股东风,将这些无价的“大脑”纳入自己的帝国版图,成为他未来撬动全球市场的核心杠杆。
这比收购一百个工厂更有价值。
毕竟根据后世的统计,苏联在1990年代初期科研人员流失约49万人次,涉及军工、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虽然像什么核物理专家,空气动力学专家,这些人,他用不上。
但是去了中国,那将会直接带动国内军工科研实力的飞速推进。
要知道,五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援助国内的时候,派遣的都是一些基础科学专家,就已经为国内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如今,苏联崩溃在即。
如此庞大的人才库,而且还是涉及了高精尖技术的专家,这些人要是来到中国,那将给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
他想想都心跳加速。
几天后,事情正如他所想的那样。
伊莲娜利用克格勃的秘密渠道,逐步调查清楚了这些“旅行社”“咨询中心”的根底。
打听到的最新消息,是前段时间,莫斯科物理科学院,包括奥尔洛夫在内的三十多名物理学专家集体出境赴美。
还有古比雪夫航空航天设计局总设计师乌斯季诺夫,这位犹太裔精英,昨天晚上被人发现已经带着全家前往了波兰,经柏林准备前往犹太国。
这个人的出走,必然导致苏联“空间站计划”相关资料全部外泄。
这可是八十年代美苏冷战时期,“星球大战”中苏联的核心机密。
一系列的消息,触目惊心。
这还仅仅是九月份。
等苏联解体后,美国中情局特工揣着美元冲进莫斯科机场,塞钱抢人。
洲际导弹总师、航天专家全被打包带走,波音公司甚至包机直飞华盛顿。
抢夺人才得戏码,彻底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那个时候国内也在抢人,沈阳飞机制造厂干脆就派人蹲乌克兰报纸,发现第聂伯罗厂的工程师月薪200美元,立马签合同。
这些“退休技师”白天教焊接,晚上住筒子楼。
仅凭着脑子里记着的风洞实验数据,光靠机翼就画出了解决方案,帮咱们攻克了好几个技术难关。
这些人提出的腹翼延展方法,还让运输机的载重量提升了15%。
想着这些,秦远的目光仔细地盯着伊莲娜汇总来的名单和情报,他的指尖在一行行名字上划过,这些都是苏联积攒了七十年的智慧结晶,如今却像货架上的商品,任人挑选。
突然他的目光一凝。
一个名字赫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瓦列里巴比奇】
这个名字后面标注着:黑海造船厂首席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