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江州国际联合化工的困境(1 / 2)

加入书签

2004年12月20日,江州城寒冷的天气,冻得人浑身哆嗦,俗话说得好,二九三九冻死老狗说的大概就是这几天。

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办公楼的顶层办公楼,总经理办公室里面也是一片寒意,自从新工厂办公楼建好之后,这个办公室极少有人出现,而这一次却很难得的集中了整个化工厂的6位创始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原计划在国庆节之后就要开始招人组建的研中心目前迟迟没有影子。

而就在10天之后,江州国际联合化工的第3期工厂即将落成,随着第3期工厂的落成生产线的投产,研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化工厂唯一有时间出去招聘的季方语,跑遍了江州人力资源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招到一个研中心需要的研人员。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人,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长最快的年份之一。

本科毕业生占比约60

专科(高职)毕业生占比约40

研究生(硕士、博士)毕业生约18万人。

其中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应用型学科毕业生占主导。

而这些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达地区,高校毕业生供给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是人才匮乏。

部分传统专业(如哲学、历史学)毕业生供过于求,而新兴行业(如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人才紧缺。

这就是为什么在江州很难找到一个淘宝运营和淘宝客服的原因。

加上外资企业的“抢人大战”

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在重点高校大规模招聘,提供高薪职位,加剧市场竞争。

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使得地处西部的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在两个月时间里都无法招到合适的研人员。

&0t;都说说吧!

&0t;明朗用钢笔敲了敲会议桌,裂纹漆笔帽与木纹撞击出沉闷的钝响。

许晚晴把资料推过桌面,a4纸在空调热风里簌簌抖:&0t;宝洁给应届生化工程师开出的年薪是18万。

&0t;她涂着裸色指甲油的手指划过其中一行,&0t;而我们三期工厂投产后,研岗预算上限是年薪6万。

&0t;

&0t;6万在江州能买一套房子喽!

&0t;白羽凡突然说,他的手机在顶灯下泛着冷光。

季方语感觉后槽牙渗出血腥味,他想起上周在交大招聘会的场景:化工学院的宣传板前门可罗雀,二十米外的淘宝展位却排起长龙。

&0t;其实我们可以启动&039;春苗计划&039;。

&0t;高艺文突然开口:&0t;像当年中科院那样,从大三学生里选拔苗子定向培养。

&0t;

明朗瘪嘴说:&0t;然后等他们研二就被联合利华签走?&0t;

其实在中国国内是有企业做定向培养的,但是他们资助的博士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当天收到了强生的0ffer。

主要是本土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工资差距确实太大了!

像江州国际联合化工这种本土企业年薪6万,假如在没有外资的情况下是很香的工资。

但是当宝洁和联合利华这些企业出现的时候,年薪18万直接让工资直接翻了三倍。

试想一下,一个敢在中央电视台花4亿砸广告的企业,面对国内毕业的学生捞起来肯定是毫不手软的。

这也直接导致本土企业的技术研不足:早期本土企业(如纳爱斯、拉芳)多模仿外资配方,缺乏核心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

加上品牌溢价薄弱,消费者普遍认为“进口=优质”

,本土品牌长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