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8章 迎接光棍节(1 / 2)

加入书签

在江州市中心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里,上午八九点钟正是老茶客们聚集的高峰期。

竹椅藤桌,盖碗飘香,几位头花白的老人正悠闲地读着报纸,或是围着棋盘厮杀。

“老张,你看今天这报纸副刊没?说什么‘光棍节’,现在这些年轻人,真是搞不懂。”

一位戴着老花镜、穿着中山装的老人抿了口茶,指着《江州晚报》上的一小块文章,摇头笑道。

旁边被称为老张的老人扶了扶眼镜,凑过去看了看:“光棍节?十一月十一号?四个一?这有什么讲究?我们那时候,打光棍是件丢人的事,家里老人愁得睡不着觉,现在倒好,还搞个节日庆祝起来了?真是世风日下哟。”

语气里充满了不解与一丝鄙夷。

“可不是嘛!”

另一位摇着蒲扇的老人加入讨论:“我听我孙子说,他们大学里好多学生还在搞什么联谊活动,说是要‘脱光’?哎哟,这话听着都害臊!

我们那时候搞对象,哪能这么大张旗鼓的?都是偷偷摸摸,组织上介绍,领导批准……”

他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互联网上搞出来的名堂吧?”

又一位看起来稍显“时髦”

、知道些新鲜词汇的老人插话:“我儿子在电脑公司上班,说现在年轻人都泡在网上,什么qq、论坛的。

这个光棍节,估计就是哪个闲得无聊的大学生在网上瞎起的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还真有人当真了。”

他顿了顿,略带调侃地说:“不过也好,找个由头吃喝玩乐嘛,总比我们那时候只有春节国庆强。”

茶馆里的老人们大多附和着点头,语气中带着过来人特有的宽容与不解。

在他们看来,“光棍”

意味着孤独、失败与不完整,是需要被尽快解决的“问题”

,而非值得庆贺的“状态”

这个突如其来的节日,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互联网文化和年轻人特立独行的价值观,与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他们或许会一笑置之,或许会轻微斥责,但大多并不会真正放在心上,只觉得是年轻人又一次无伤大雅的胡闹。

然而,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端,氛围却截然不同。

江州大学旁的“极网吧”

里,即便是在上午,上座率也过了七成。

烟雾缭绕中(那时网吧禁烟还未严格执行),混杂着泡面味、汗味和机器散热的气味。

键盘声、鼠标点击声、游戏音效和年轻人的大呼小叫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躁动的活力。

几个显然没课的大学生挤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是淘宝网的页面,正中央展示着光g1手机的促销信息。

“我靠!

588?!

真的假的?这配置,这外观,看上去比诺基亚那些同配置的便宜快一半了啊!”

一个头乱糟糟、穿着运动服的男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指着屏幕。

“光科技?没听说过啊,新牌子吧?靠谱吗?”

旁边戴眼镜的男生显得比较谨慎:“别是山寨机,用两天就坏了。”

“你看详情页,说是用了联科的芯片,质量应该还行吧?主要是这价格太香了!

而且你看,只有前十分钟下单才是6o8,还能返现2o,实付588!

限量1ooo台呢!”

另一个身材微胖的男生显然心动了,不断刷新着页面,生怕错过。

“光棍节促销……淘宝还挺会搞事儿。”

一个看起来像组织者的高个子男生摸着下巴:“11点11分开始,这时间点选得真够光棍的。

管他呢,反正我正好想换手机,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