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明镜计划(2 / 3)
一万步,就算我们软件算法真能上天,用这种垃圾屏,用户体验也是坨狗屎!
等于直接把我们刚靠‘摩托能拉’攒起来的那点微薄口碑,按在地上摩擦再扔进粪坑!”
“还有那个鬼透明的翻盖!”
钱胖子抱着头,痛苦地补充道:“摩托罗拉那个‘水晶壳’,看着漂亮,透光度、硬度、耐磨性、注塑工艺、和转轴的结合精度…要求都极高!
我们问遍了珠三角几家有点实力的模具厂,要么直接说做不了这种精度和材质的,要么开模费报出来是个能让我们当场破产的天文数字!
而且周期?至少半年!
半年后摩托罗拉都卖出去一百万台了!
我们还搞个毛?”
角落里,负责图像算法开的工程师出了一声比哭还难听的苦笑:“名片扫描…呵呵…你们还真是敢想。
用3o万像素的、没有自动对焦的、光圈小得可怜的公版摄像头模组,在用户手抖、光线昏暗、背景杂乱的情况下,去识别那些字体千奇百怪、排版五花八门、纸质反光各异的纸质名片…这简直不是在挑战图像识别技术,这是在挑战玄学!
就算我们不吃不喝不睡,把算法优化到极致,识别率…我都不敢想能有多少。
十个里面能认对五个?那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技术或供应链黑洞,张着巨口,等待着吞噬他们这个看似雄心勃勃、实则脆弱不堪的计划。
而最大的那只“黑天鹅”
,无疑就是那块小小的屏幕。
摩托罗拉a12oo那24英寸的qvga(24o32o)触摸屏,在2oo5年的国内供应链看来,依然是高不可攀的玩意儿。
它不仅仅是一块玻璃,其背后是精密的镀膜工艺、均匀的背光系统、稳定的电阻层、可靠的驱动ic以及严格的品控体系。
这些技术、工艺和产能,几乎都掌握在日、韩、台系的少数几家巨头手中,形成了高高的壁垒。
对光科技这样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没有技术积累、只有一腔孤勇的“草根”
企业而言,这道门槛高如天际,令人绝望。
论证会的气氛一度跌至冰点,压抑得让人想尖叫。
陈文翰那几句傲慢的评语——“最低端、最原始”
、“毫无技术含量”
、“彻头彻尾的组装厂”
——像恶毒的幽灵一样在浑浊的空气里回荡,尖笑着,仿佛正在被冰冷残酷的现实一步步证实,无情地抽打着每个人的自尊心。
明朗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间夹着的烟烧到了尽头,灼热的痛感传来,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将烟蒂摁灭在早已堆满的烟灰缸里。
他的目光沉重地扫过每一张因焦虑、疲惫和挫败感而显得憔悴不堪的脸,最后定格在那块写满了“不可能”
、“困难”
、“天价”
、“做不到”
的白板上。
那一个个刺眼的词汇,像一根根冰冷的针,扎在他的眼里,也扎在他的心里。
突然,他猛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令人窒息的空气全部吸入肺中,转化为最后的勇气。
他掐灭了最后一丝犹豫,声音在一片沮丧的死寂中显得异常清晰,甚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冷静:
“所以,讨论了三天,吵了三天。
最终的结论是,依靠现有的、成熟的、我们能买到的、或者说我们能负担得起的国产屏,根本无法满足‘明镜’项目最基本的要求。
对吗?”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没有人回答,但每个人脸上那种灰败和无奈的表情,已经给出了最明确的答案。
沉默,即是默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