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抄近道(2 / 3)

加入书签

单,硬着头皮啃过不少行业技术白皮书、工艺流程简介和供应链分析报告。

虽然他不可能像一线工程师那样记住每一道工艺的具体参数、每一台设备的精确型号,但整体的技术框架、关键的技术节点(如阵列、成盒、模组)、主要的材料体系(如玻璃基板、ito、液晶、彩色滤光片、背光模块)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他心里是有一张虽然模糊、却足以指引方向的战略地图的。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未来哪些材料会成为性价比之王,哪些工艺路线会被证明是弯路,哪些“土办法”

在特定时期确实有效。

“tft-lcd……抛开所有优化和增强环节,简化来看,其核心制造流程不就是‘三板斧’么。”

明朗喃喃自语,手指在方向盘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仿佛在敲击一套无形的生产节拍:“阵列(array)——这是在玻璃基板上制作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微型薄膜晶体管开关矩阵,是驱动每个像素点的基础,是最核心、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

“成盒(ce11)——就是把做好tft阵列的基板,和带有彩色滤光片(cf)的基板像夹心饼干一样对盒起来,中间注入液晶材料,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液晶盒;模组(o1e)——就是给成盒后的玻璃安装驱动ic、连接电路板(pcb)、加上背光源(b)和必要的框架结构,让它最终能亮起来、能显示图像……对,本质上就是这么回事!”

他清晰地意识到,欧阳兄弟目前努力折腾的,还仅仅停留在“模组”

工艺之后的一小部分——即附加在显示屏最上面的电阻式触摸屏(他们甚至还没涉及到保护玻璃)。

而真正卡住整个行业脖子、让国内厂商望而却步的,是前端的阵列工艺,那涉及到精密的净环境(c1ass1ooo甚至更高)、复杂且昂贵的光刻机(stepper)、薄膜沉积设备(pvd、cvd)、刻蚀机……这些都是动辄数千万上亿美元的投资,技术壁垒被夏普、三星、lg-飞利浦等日韩巨头牢牢把持。

“但是……”

明朗的眼睛猛地睁开,闪过一丝锐利而兴奋的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现实,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顶级’、‘完美’,而仅仅是‘能用’、‘可靠’?如果我们的目标市场不是去和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高端机抢饭吃,而只是针对我们‘明镜’这种对成本极度敏感、对显示效果要求‘够用就好’的特定产品?如果我们的目标尺寸仅仅锁定在24寸这种小尺寸,从而可以降低对设备精度和工艺均匀性的极致要求?如果再充分利用2oo5年这个时间点上,已经相对成熟甚至开始淘汰的二手设备、以及国内可能已经初步展起来的基础材料工业……那么,这套复杂无比的工艺,或许真的可以被极大简化!”

他不需要做出2o25年那种色彩绚烂、响应迅捷、耗电极低的顶级屏幕。

他只需要一款在2oo5年看来,成本极低、性能足够支撑电阻触控基本功能、亮度均匀性尚可、色彩不失真到离谱的24寸tft屏幕。

这巨大的技术代差和目标落差,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战略操作空间。

他知道哪些材料在未来会被证明性价比极高(比如在某些非关键层尝试使用国产替代材料),他知道哪些工艺步骤可以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和像素排列来合并或简化(比如减少光罩次数),他甚至听说过一些早期面板厂“土法上马”

时采用的、虽然笨拙但确实能解决特定问题的小窍门和应急方案。

欧阳兄弟缺的不是智慧和热情,他们拥有顶尖的理论知识、疯狂的动手能力和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

他们缺的是方向、是视野、是资源、是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是有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