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3章 三千万的便宜(2 / 2)
完全转过弯来。”
他转过身,目光依次扫过三人,最后落在王长林和刘美丽身上,语气变得稍微锐利了一些:“你们要搞清楚一个最根本的区别!
之前那笔三百万债务,对应的是哪个主体?是你们那个生产啤酒杯、鱼缸都没人要的、濒临破产的江州玻璃器皿厂!
你们自己说说,你们那些老掉牙的玻璃窑炉、吹制机,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有稳定的订单吗?有市场竞争力吗?如果把你们那些设备拖出去卖,除了当废铁,还能值几个钱?”
这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冰冷的针,刺得王长林和刘美丽脸色微红,哑口无言。
这是事实,是他们无法回避的、曾经让他们无比沮丧的事实。
明朗没有停顿,继续道:“而现在,我向工行申请的这三千万贷款,对应的主体是什么?是已经成功消化、改造并流出了合格产品的tft手机屏幕生产线!
是拥有了光科技屏幕订单的‘江州屏幕’!”
他的声音抬高了一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皮,可能还是江州玻璃器皿厂这层皮,但里面的骨头、血肉、灵魂,已经彻底变了!
我们暂且不论这厂区几十亩地皮的价值,就单说我们刚刚打通的那条生产线,你们知道它原本的价值吗?就算是被欧洲淘汰的二手线,其核心价值也接近三千万!
更别提我们还有光科技白纸黑字的订单!
有订单,就有稳定的现金流预期,有明确的市场前景!
你们告诉我,你们那个破玻璃厂,有过这样的预期吗?有过这样抢手的订单吗?”
王长林张了张嘴,最终什么声音也没出来,只是颓然地摇了摇头。
刘美丽也默默地低下了头,下意识地捏着自己的衣角。
明朗的话虽然直接甚至有些刺耳,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问题的核心——资产的质量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才是银行敢不敢贷款、贷多少款的唯一标准。
许晚晴的眉头并没有完全舒展,她向前走了一步,理性地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小明,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
从资产质量和贷款逻辑上,申请三千万比三百万更能体现我们现在的价值,也更容易说服银行。
但是,”
她强调了这个转折:“我们为什么要贷这么多钱?目的是什么?你应该很清楚,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在季方语和白羽凡的打理下,早已走上正轨,‘好妈妈’牌洗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蒸蒸日上,现金流非常健康。
而光科技,凭借光g1手机,以及我们自主屏幕的成本优势,未来更是一头强大的‘现金奶牛’。
我们根本不缺这三千万的运营资金!
生产线我们已经有了,并且成功启动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展,步入正轨。
我们为什么要凭空背上这三千万的债务?即使它有政府贴息,利息成本较低,但那也是债务,需要还的!”
王长林此时也反应过来,连忙附和:“对啊,明总!
许总说得对!
这钱……咱们拿来干嘛呀?三千万啊,我这辈子都没经手过这么多钱,放在厂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心里慌啊!”
刘美丽虽然没说话,但那眼神也明确表示,以她有限的财务经验,无法想象三千万的资金该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