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帮闲(2 / 3)

加入书签

锋利也能这样,是不是你力气太大了?”

“不是,如果是靠蛮力过去,那伤口会呈不规则状,但这些全部很平整;要不你试试?”

赵佗有点兴奋的接过刀,以自己能拿出的最快速度来了两下,的确和预想中不一样,虽说没有前者那般轻松,却也能顺利破开面前的阻挡,来个“一刀两洞”。

“哎,有意思,这怎么做到的?”

“刀头是半圆形的不够尖锐不假,但我可没说那里没开锋。”

话至此处对面才意识到手中兵刃和排骨最先接触的部位,已经被打磨到了可以吹毛断发的程度。

“我明白了!能如此轻松是因为它不是靠穿过去的,而是靠切过去的,对不对?”

“嗯。”

“骜哥,我以为你会找棵树试刀够不够劲呢,没想到会用猪排,有啥原因吗?”

“有两个;一是猪排在国外是测试刀锋是否锋利的最佳试验品,因为猪的肌肉密度和骨骼密度与人最接近,数量还多,成本最低。

而在过去,从战国时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前,日本人铸刀完成后都会用活人试刀,这些活人要么是俘虏要么是死刑犯。

其中宝刀的标准便是完成‘三胴切’。”

“这是什么意思?”

“胴是指胴体,既生理意义上的躯干,三胴就是把三个人一字排开掉在一起,一刀横着过去能一次将三人拦腰斩断。

换算成猪的话,我这刀也算‘一胴切’,称不上宝刀但够用了。”

“那不能这么说,武士刀多长啊,双手挥舞起来得是多大的劲儿?你这短刀能斩断一个已经很牛逼了好吗?如果放到一样的长度和重量,我觉着四胴、五胴都未必能打住。”

“也是。”

“第二个原因呢?”

“我能用这刀切开猪排,就能用它剖开王奋。”

赵佗闻言看了一眼那些断开的肋骨,恍惚间有种上面挂着的不是猪肉猪骨,而是那王家公子的错觉。

“不过这么多好肉扔这儿有点浪费了,吃的话一顿也吃不完,难道要再多住一天?”

“谁说浪费了?卖了就行。”

“卖了?!卖给谁啊?”

“附近的小饭店。”

项骜说到做到,俩人扛着猪排把附近几家转了一遍,用低于市场价四分之一的价格成功出手,原本500块的成本这下收回来三百七十多。

返回常石时,专利证书、木工证书、这刀确实很难判定的外形以及当年远不及后来严格的安检措施一起发力,共同促成将其带上了火车。

随后等了不到半天,“大爹”的消息如约而至。

来电的是个年轻男声,只说了接头地点未再多讲其它。

在学校附近一家面馆碰头后,对方道:

“二位听我讲就行,长话短说——王奋目前的确不在国内,但也没去加拿大,那头他爸找了最好的律师又花了大钱已经摆平了,人都不用露面。

现在根据我们打探到的,这人大概去了撒丁岛。”

“躲到意大利去了?”项骜道。

“也不能完全确定,而且毕竟离着太远了,‘大爹’再怎么神通广大手也伸不到哪里,所以只有这么一条大致消息,至于具体位置、行动轨迹这些更没法查。”

正当这边和赵佗面露失望之色时,对面又补充道:

“不过你们也别太悲观,我还有别的信儿。”

看着两双重新亮起的眼睛,他接着说:

“我们不了解,可和王奋走得近的人一定了解;这小鳖孙在常石有个贴身的小弟。

而这个狗腿子没跟着一起出国有两种可能,一是王世建不让,二是王奋不久之后便会回来;或者二者兼有。

如果你们找到此人,我相信不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