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道不同者难为谋(1 / 10)

    虞允文与赵构不同。

    他对于刘淮的了解实在是太深了。

    这厮从来都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不怕事闹大,就怕事不大的悍匪式人物。

    当日宋军诸将还都在江南被动挨打,防御金军进攻的时候,刘淮就已经准备率军掏完颜亮大军的后路了。

    这种人物,哪里能以常理度之?

    也因此,虞允文第一时间就锁定了放走完颜亮的罪魁祸首,肯定是刘淮刘大郎没得跑。

    而虞允文抵达驿站,见到刘淮之后,瞬间就更加确定了之前的想法,因为驿站中的所有人都在收拾行李,似乎马上就要离开了。

    刘淮靠在立柱上,正笑眯眯的听着朱熹与辛弃疾的争执。

    这两人在真正历史上,关系在一开始同样有些紧张。

    原因同样很简单,因为朱熹属于主战派中的稳健派,期望万事俱备之后,一次性的打个大胜仗,彻底收复失地。

    如果拿古事作比,那就是希望诸葛亮将六出祁山变成积蓄力量,一出祁山,一战定乾坤,百姓还能少受一点苦。

    但包括虞允文与辛弃疾在内的大部分主战派都是激进派,他们是上过战场的,也是精通政治的,他们很明白,如果不一直北伐,那么那个万事俱备的局面就永远不会出现。

    再加上辛弃疾属于盖棺定论的孝宗朝‘幸进’北人,朱熹等理学派最讨厌这种人,所以两人关系堪称冷淡。

    而这一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