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贞留名徐宣(3)(2 / 5)

加入书签

章地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继续为曹魏政权效力。

徐宣的一生在曹魏政权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政治方面

稳定地方局势:早年在广陵郡时,面对县民作乱,徐宣能够挺身而出,说服督军扈质进兵平乱,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安宁,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曹操在当地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保障政权交接:曹操去世后,徐宣强谏曹丕不可更换城守,稳定了军心,对曹魏政权的平稳交接和延续起到了积极作用,避免了因人事变动可能引发的内部动荡和混乱。

直言进谏匡正:在曹丕和曹叡时期,徐宣多次直言进谏,如反对曹丕更换城守以及劝阻曹叡大建宫殿等,这些谏言对统治者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助于纠正一些可能不利于政权稳定和发展的举措,维护了曹魏政权的政治清明和稳定。

军事方面

统军平叛立功: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在关中叛乱,徐宣被曹操任命为左护军,统领诸军。他在平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出一定的军事才能,为曹操稳定关中局势、巩固统治范围做出了贡献。

人才选拔方面

树立清正榜样:徐宣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临死时嘱咐家人穿粗布衣服入殓,这种廉洁自律的品德和作风为曹魏政权的官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当时的官场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品德标准。

陈登,生于163年,卒于201年,表字元龙,乃是下邳淮浦人士,也就是现今江苏涟水之西。他来自徐州的名门望族,父亲正是沛相陈珪。自年少起,陈登心中就怀揣着拯救世间、造福民众的宏大志向。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典籍,对于文学艺术也有着高雅的品味和深厚的造诣。

时间来到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此时年仅25岁的陈登因才华出众而被推举为孝廉。经由当时的徐州牧陶谦大力举荐,陈登得以出任东阳县令一职。在此期间,他展现出了卓越非凡的治理才能,将县内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政绩斐然,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赞誉。之后不久,由于出色的表现,陈登再次得到升迁,担任了徐州典农校尉这一重要职务。任职期间,他积极组织并推动各项水利工程的修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使得徐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百姓们安居乐业,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物阜民丰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陶谦不幸病逝,徐州局势骤然变得动荡不安。面对这一变故,陈登挺身而出,极力劝说刘备接管徐州,以稳定局面。但后来,勇猛善战的吕布却突然袭击并夺取了徐州。无奈之下,陈登只得佯装对吕布忠心耿耿,但实际上他一直与自己的父亲陈珪暗中谋划,试图寻找机会解除吕布与袁术之间的联姻关系。不仅如此,他们父子二人还精心策划,向曹操进献了一系列能够彻底消灭吕布的精妙计策。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风云变幻之际,曹操慧眼识才,任命陈登担任广陵太守一职,并赋予了他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作为诛灭吕布的内应。肩负重任的陈登来到广陵郡后,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系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加强军事建设的举措。

陈登深知水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于是他亲力亲为,带领民众修缮邗沟,不仅拓宽加深了河道,还巧妙地开凿出一条西道,使得水流更为通畅。此外,他更是主持修建了陈公塘这一大型水利工程,有效地调节了当地的水资源分布,确保郡内的农田无论遭遇旱灾还是洪涝都能保持稳定的收成。

在保障民生的同时,陈登也没有忽视军事方面的强化。他积极收编那些四处游荡的流寇,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经过严格训练和整顿,成功组建起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事武装力量。

时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