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医家徐文博(2 / 7)

加入书签

于蓝。他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不仅精通医学知识,而且尤其擅长诊察之术。凭借着出众的医术,徐雄成功跻身于奉朝请之列,继续为世人的健康福祉奔波操劳。

徐文伯以其卓越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光辉事迹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无数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曲激昂的乐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勇往直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即便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他的名字依然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传颂不衰。

张融,生于公元444年,卒于497年,表字思光,乃是南朝齐时赫赫有名的文学家与书法家。此人出身高贵,乃吴郡张氏这一豪门望族之后,其父正是宋会稽太守张畅。

早在弱冠之年,张融之名便已声震遐迩。当时,与其同郡有一道士名曰陆修静,对张融极为赏识,特将一把以白鹭羽制成的麈尾扇赠予他,并盛赞其为异人。消息传到宋孝武帝耳中,孝武帝亦听闻张融早年即获美誉,于是当即任命他担任新安王北中郎参军一职。后来,孝武帝下令兴建新安寺,一时间引得众人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施舍大量钱财布帛。然而,唯独张融与众不同,仅仅捐赠了区区一百钱而已。皇帝见此情形,认为他可能家境贫寒,遂改派他去出任封溪县令。

在前往封溪赴任的路途之中,张融竟遭遇不幸,被一伙凶残的獠贼所擒获。这些獠贼凶狠异常,甚至妄图将他杀害并分而食之。但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张融却毫无惧色,始终保持着从容不迫的神态。不仅如此,他更是当场吟咏起洛生咏来,那悠扬婉转的声调,使得众獠贼大为惊诧不已。最终,这些獠贼被张融的非凡气度所折服,竟然放过了他。

此后不久,张融参加秀才选拔考试,并在对策环节表现出色,成功中第。由此,他得以晋升为尚书殿中郎。不过,尚未就职于此位,又转而调任至仪曹郎。到了元徽初年,郢州发生了一起射手叛逃事件,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在此关键时刻,张融挺身而出,明确提出对于叛逃者的家属和家长不应施以连坐之罪,同时建议对于叛逃者应处以五年刑期的惩罚。后被征召为太祖太傅掾,迁中书郎,他请求为中散大夫,未被允许。齐高帝萧道成即位之后,张融开始踏上仕途之路,一路平步青云,先后担任了黄门郎、太子中庶子以及司徒左长史等重要职务。

在文学方面,张融可谓才华横溢。当他泛舟出海,远至交州之时,灵感如泉涌,挥笔写下了一篇气势磅礴的《海赋》。此文词藻华丽,行文诡谲激昂,足可与晋朝张华那篇同样赫赫有名的《海赋》一较高下。除此之外,他还精心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诸如《别诗》《白日歌》《箫史曲》和《忧且吟》等等。张融一直倡导文学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体裁,坚决反对那种一味因袭前人、寄人篱下的写作方式。

而在书法领域,张融亦有着非凡的造诣。他擅长草书,其书法作品独具一格,别有一番韵味。就连齐高帝萧道成都对他的书法赞赏有加,但同时也指出其中美中不足的地方——虽具骨力却稍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然而面对这一评价,张融却不以为然,甚至直言应当是二王缺少他所具有的那种法度。如此言论,充分展示出他对于自身书法艺术的高度自信以及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说起张融的个性,更是令人津津乐道。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迥异于常人。平日里,他或端坐时常常将膝盖高高抬起,或行走时拖着步子缓缓而行,时而又会翘起身子仰头望天。曾经有一次,张融上朝迟到,面见高帝时竟大言不惭地说道:“我从地面升到天空之中,按道理自然不可能迅速抵达啊!”还有一回,当他请假向东出行的时候,世祖询问他的居住之处,只见张融狡黠一笑,回答道:“我在陆地之上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