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章 安定(3 / 4)
下弟子随殿下同行,略尽绵力,还望殿下允准。”
李承乾闻言,更是动容,语气诚恳地说:“道长医者仁心,悲天悯人,承乾感激不尽!有道长同行,实乃灾区百姓之福!”
有孙思邈的加入,李承乾心里又安定了。
至少,受灾的百姓生病了,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李复这时侧身,开始为李承乾介绍身后的随行人员。
不仅仅是医学院的人,还有工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他们这次也是有不少人跟着同去。
黄河决堤,需要擅长水利的官员,于是,老熟人也被李世民调派到了李承乾的身边。
那就是姜确。
都是老熟人了,合作起来得心应手。
马周和姜确一合计,复制先前的做法,完全可行。
更何况,这次围绕在身边的人手更多了。
这次救灾,跟上次在临颍就不一样了。
上次去救灾,朝廷穷啊。
李复在周围到处以朝廷的名义写借条,打秋风。
这次不用了。
朝廷富裕了,人手众多。
环顾周围。
李复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书院好啊。
书院得建设啊。
先生梯队和学生梯队,得延续啊。
这不,全都派上用场了。
李承乾认真地听着,对每一位被介绍的人都点头致意。
身为储君,要有气度,要礼贤下士。
虽说年少,但是这些道理,他全都明白。
人才难得,有赤诚之心的人才,更是难得。
头一回做这种事情不要紧,往后有了经验,那都是现成的基层人才。
介绍完毕,李复指向街道另一侧已经集结好的庞大队伍,只见数十辆大车整齐排列,车上满载着箱笼、麻袋,隐约可见药材的包裹和工巧的器械。车旁除了王府的护卫,还有穿着不同服饰的工匠、医者,人人面色肃然,整装待发。
王府两卫也抽调了两百人,一路随行护卫。
李承乾望着眼前这支由王叔在短短一夜之间就组织起来的队伍,再对比自己离宫时父皇的殷殷嘱托,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尚且单薄的胸膛,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朗声道。
“有劳王叔,有劳孙道长,有劳诸位了!灾情紧急,百姓疾苦,刻不容缓。我们便不再耽搁,即刻出发,赶往河南!”
“谨遵殿下令!”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队伍稍作整顿,而后便开始动了起来。
李韶带着宅子里的丫鬟仆从,在门口目送着队伍离去,心中祈祷,希望夫君和承乾他们,能够顺顺利利。
队伍离开庄子,沿着官道往渡口去。
渡口已经准备好了船只。
起初的喧嚣过后,旅途逐渐变得单调起来,只有规律的车轮声、马蹄声和脚步声萦绕在耳边。
李复与李承乾并骑走在队伍的前列,护卫们默契地与他们保持着一段距离,既方便护卫,又不打扰两人谈话。
秋风吹过田野,带来些许凉意和草木枯黄的气息。
李复侧过头,看着身旁眉头微蹙,似乎仍在消化离京复杂情绪的少年太子,决定找个轻松些的话题让他放松下来。
突然想起一件事。
“说起来,去年冬天格外寒冷,你为了给你母亲调理身体,说要在宫中修暖阁,今年开春,已经动工了吧?”
“这都几个月过去了,可还顺利?”
李复即便是入宫,也只是去了两仪殿,大安宫这些地方。
再往后,他一个外臣,就不方便了。
李承乾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听到王叔问起暖阁的事,注意力被拉了回来,脸上顿时浮现出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