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争取(1 / 2)
李承乾一拍脑门。
“差点把这回事给忘了。”
李泰闻言,更是喜形于色。
自己这事儿,若是能有房相和杜相帮忙,那更是稳了。
“广州那边进展顺利的话,明年冬天,说不定他们俩就能回长安了。”李复笑道。
房遗直和杜构两个人是过去帮着吴博士他们办事的,他们两人有官职在身,在广州那边,又奉朝廷旨意,地方的官员也会看人下菜碟。
有他们在,吴博士能领着学生专心种地。
这么长时间过去之后,那边情况也稳定下来,他们留在那里的作用,也就没有刚开始这两年那么大了。
毕竟,占城稻的事情,都传开了,闹的沸沸扬扬的,地方上能不知道这有多重要?
出了差错,长安朝堂上就要来问责了,他们担待不起。
这是整个大唐百姓的粮食问题。
比他们的命都重要的问题。
李复带着两个孩子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厅中走。
离着中午还早呢,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来赴宴,怎么说也是半晌午了。
“腊月里,王叔难得这么早就回长安城。”李承乾笑着:“因为阿翁寿辰吗?”
李复点头。
“今年你阿翁的寿辰在未央宫大操大办,总是要来参加的。”李复说道:“往年将礼物送过来,我去大安宫看望你阿翁就好了,今年这不是赶上了吗?”
“今年为何与往年不同了呢?”李泰好奇问道。
李复笑了笑。
“你舅舅升官了你不知道?升任司空,这可是三公之位。”李复笑着回应:“总要办点事情的,更重要的是,今年山东河南大水,灾情严峻,但朝廷处置得力,太子亲临,上下同心,成功安抚灾民,未生大乱。”
“总要有一个场合,宴请群臣,来表彰功绩的,未央宫的宴饮,连番邦使节都来了。”
这就是要明晃晃的告诉大唐周围的那些番邦,现如今大唐是什么样子。
哪怕是山东河南大面积闹水灾,朝廷也能处置了,不仅仅能处置,而且还能处置的很好。
李泰思索着。
“所以说,是河南赈灾顺利,朝廷需要借此彰显国力与威信,阿翁的寿辰正是最好的时机。”
“没错,以前大唐的官员很多,但是多归多,真正办事的人少,自从朝廷精简官员之后,人少了,办事的效率也上来了,朝廷是需要人才的,但是需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才。”李复说道:“在此用人之际,正好也要向内外展示展示皇室子弟勇于任事、为国分忧的姿态。”
“所以说,青雀,你赶上了。”
“不然你明年就藩这事儿,还真不好办。”李复说道:“毕竟过了年,你也才十三岁,放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离开爹娘去封地,你阿耶怎么都不会同意的。”
“你母亲那里也难说。”
之所以说长孙皇后的态度不好确定,是因为长孙皇后太清楚如果藩王一直滞留在长安,会发生什么样的动乱。
与亲生骨肉分离,作为母亲必然是痛苦的,万分不舍的,可是,与可能发生的,动摇国本,甚至骨肉相残的悲剧相比起来,这份离别的痛苦,就必须要去承受了。
嫡长子是太子,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
前车之鉴的惨烈,还不够吗?
作为皇后,作为母亲,想要保护孩子,就是让孩子们各自处在合适的位置上。
藩王即便是就藩,逢年过节,也能到长安来,依旧能够相见。
可若是留在长安,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前隋的教训,武德年的旧事,一桩桩一件件。
李世民自以为他自己能够掌控全局,能够处理的很好,因此给他自己找了诸多借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