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实事如此(3 / 4)

加入书签

像父亲,但是生在天家,有时候像父亲又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这一句话,如同一根锋利的针,精准地刺入了李世民内心最深处、最不愿触碰的角落,他浑身猛地一僵,握着妻子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像父亲。

像那个雄心勃勃、不甘人下的秦王李世民吗?

若青雀真的“像”了那份不甘人下,困于长安,未来会如何?他不敢深想。

长孙皇后知道,这话说到了要害,她反手更紧握住丈夫的手。

“所以,二郎,我们不能让那种像,走向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现在孩子们年岁还不大,我们大可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各自走向各自的路,走向光明磊落的地方。”

“实际上,这里面所有的问题,孩子们也都看到了,他们比咱们想的,更聪明,更通透........”

长孙皇后说着,便将去年夏天,他们兄弟在庄子上彻夜畅谈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青雀的确不是一时兴起,所以,让青雀去扬州吧。让他把他的聪明才智,把他那份像你的执着和热情,都倾注到田垄之间。”

“让他成为一个因为造福一方而受人敬仰的‘贤王’。”

“这才是真正为他好,也是为了咱们这个家,为了承乾,为了大唐。”

“二郎,在这个问题上,当断则断啊!”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这些话,如同一把重锤。

将他心里那些隐秘的,不愿意宣之于口的,全都当场锤了出来。

令人胸口发闷。

是啊,当断则断。

良久,李世民叹息一声。

“观音婢,我……明白了。”

“明日,我便准了青雀的奏请,让他去扬州就藩。”

“逢年过节,让他回长安来。”李世民无奈一笑:“魏王府的属官,也得好好挑选一番,这事,来的真是突然,让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这也是李世民生气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疲惫地靠向椅背,长孙皇后轻轻为他按摩着太阳穴。

“孩子们,终究是长大了……”李世民喃喃道:“以前青雀小时候,每次见到我的时候,都会朝着我跑过来,扑到我的怀里,如今想想,恍如昨日。”

“是啊,长大了。”长孙皇后柔声应和:“长大了,懂事了,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只是咱们做阿耶阿娘的,小看了他们,总还想把他们护在跟前。”

“让他们兄弟自然而然的相处,反倒是感情好,咱们若是过多干预,说不定反而让他们之间,生出龃龉。”

“你看承乾和青雀现在,不就很好吗?”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彻底涤荡了李世民心中最后一丝忧虑。

“你说得对。”李世民长舒一口气,眼神恢复了往日的清明与坚定:“也不能护着他们一辈子,雏鸟总要离巢,方能翱翔九天。”

次日,宫中传出消息,说是陛下准了魏王请求就藩的消息。

泾阳王府中,李复听着内侍的传话,心里也安定了下来。

还得是长孙皇后。

要么怎么说,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宫中就没有那些糟烂事,都被她给压下了。

正儿八经的宫中“定海神针”。

李泰再是聪慧受宠,在长孙皇后面前,也不敢过分蹦跶。

李承乾能在东宫苦苦坚持,除了肩膀上担着责任外,长孙皇后的温柔,也是他的支柱。

而李世民,随着年岁渐长,脾气愈发执拗,放眼天下,能真正劝得住他、让他听得进话的,就剩下长孙皇后了。

毕竟魏征死了,功德碑都给人推了。

结果长孙皇后一走,平衡不再,一家人的矛盾,全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