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瑟拉小姐(1 / 3)

加入书签

    纺锤镇是小公国灰水公国的下属封地之一,因为隔壁镇子养羊养的多,这个镇子便理所应当地建起了许多处理羊毛的工坊,家家户户的女性都擅长纺织,纺锤镇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每到修剪羊毛的季节,临近的两个镇子都会羊毛满天飞。

    这个时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羊产了毛,毛变成线和布,售卖给那些到镇子上来收布的商人,家里就有了钱。

    往常紧紧巴巴的日子也富裕了一些,至少饴糖什么的也吃得了几块,除了干得像木柴的面包外,浓汤里也多了些肉。

    至于火腿咸猪肉什么的,那得等到羊毛季过了之后,父母把手里的存货全卖了。

    一家人欢天喜地的从市场里扛回了半条猪腿,抹上盐,认认真真的渍起来。

    纺锤镇的百姓没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的。

    即便确实辛苦,即便肺病的患病概率高了些,即便来收羊毛制品的奸商总是压价,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久而久之人们也没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的。

    这个镇子上的信仰比较多,有依然信仰海神的,有虔诚信仰纺织女神的,有商业之神的信徒——这儿没有个别地区那么专横,毕竟国家小,统治者享受自己的好日子还没够呢,哪有空来强制统一信仰呢?

    于是,长乐教会的力量得以顺利的进入这片区域。

    一开始,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年轻人来到了镇子上。

    他叫赞德,是来宣扬长乐教会的。

    人们很少听过这个名字,因为比起那些名都很大的神明,长乐神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够“震撼人心”“震耳欲聋”。

    但年轻人不是空手来的,他带了一车的蜡烛。

    不要钱。

    谁都能去领两根。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于是人们开始熟知“长乐神”这个名字。

    赞德来的很勤快,他并不高高在上的传教,而是会问镇上的村民今年的收益如何——总之聊一些大家都能张得开嘴的话题,而不是像隔壁的诸多神明教徒一样:穿着华丽、攥着教义,背着手站在那儿,总是一副大伙儿欠了他几百个金币的模样。

    他有的时候带的是蜡烛,有的时候戴的是肥皂,还会带一些鼻夹眼镜——不过那个是好东西,当然不可能免费送。

    他把这些眼镜交给了当地的长乐教会的教士——虽然不多,却也有七八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