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打造盟友圈(2 / 3)
p>
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便可以在回国后将明码电报演变成适合自己民族的文字形式。
就这样,通过各方的努力和妥协下,第一条共识终于达成。
第二条共识,双方将在帝都建设使馆区,其规模为一千亩大小。
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于所在国的皇帝,皇帝需确保使馆区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使臣在所在国享有特殊待遇,只有皇帝有权决定是否将其驱逐出境。
这一条款显然是针对大秦而设立的,因为大秦人对此并没有太多感触。
然而,对于极西之地的诸国来说,情况却大不相同。
无论是阿拉伯帝国还是东罗马帝国,他们都曾从流亡的西突厥人口中得知,大汉的使者常常出使西域诸国,并对这些国家的皇帝进行训斥。
最终,这些使者往往死在这些小国之中,而大汉则以此为借口,对这些国家动战争,摧毁其城市,消灭其宗庙。
即使是大秦的铁杆盟友,也对大秦可能会效仿大汉的行为感到担忧。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大秦比使臣想象中更为讲道理。
大秦的要原则便是对等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得西方诸国能够全心全意地支持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共识。
因为他们知道,今天所确立的一切,明日西方诸国也同样能够享有。
所以,使馆区的建立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建筑施工,更成为了盟友圈的共识,体现了各方之间平等、互利的关系。
使馆由派遣国自行建造,其所有权归属于派出国,这意味着使馆是派出国的一项重要资产。
更重要的是,使馆的拥有权可以由派出国的皇帝继承,这简直是合法的国中之国。
这一规定实际上为使馆拥有国的皇帝提供了一条退路。
如果皇帝在国内遭遇政治迫害或者是叛乱,无法继续执政,他可以逃往大秦的使馆区内寻求庇护。
只要逃亡皇帝有足够的资金,他就能够一直居住在使馆区内的使馆里,从而避免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清算。
对于西方诸国的皇帝来说,他们的统治并不稳定,经常会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死亡事件。
而大秦与西方各国的使臣在交流中得知,西方皇帝的传统是使用第一任皇帝的名字,并以一世、二世等方式来代替皇帝年号。
这种命名方式让鸿胪寺的官员们产生了西方帝国统治时间较长的错觉。
最后,这些使臣们将使馆区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其视为移动国土。
他们把在大秦帝都拥有一块国土视为一种开疆拓土的功绩,这让西方各国的使臣们异常兴奋。
而对于鸿胪寺的官员们来说,他们也对这一情况感到非常满意。
大秦帝国终于可以将触角合法的伸入西方各国国内,还能得到所在国官方的保护,双方都非常满意,
大秦帝国的执行和动员能力简直乎想象,非常的恐怖!
就在使臣联会正在紧张进行磋商的时候,大秦民政部已经迅行动起来,开始在朝歌城的第三圈划分出一片广阔的土地,用于修建各国使馆区。
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转眼间就被纳入了使馆区的范围。
如果不是在开会期间,有使臣得到消息并及时阻止,恐怕民政部会毫不犹豫地将使馆区进一步扩大,甚至有可能将其打造成一座没有城墙的小型城市。
然而,即便如此,这个划分出来的使馆区在外国使臣们眼中依然显得异常庞大,其规模几乎快要达到他们本国王城的标准了,这要是按照对等原则处理,池们皇帝岂会愿意?
当这些外国使臣们看到那片寸草不生的荒地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被欺骗的感觉。
他们开始怀疑大秦帝国是否真的有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