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快速进化的世界(2 / 3)

加入书签

营粮店竞争。

最终,地主们不得不放弃土地兼并的想法,转而寻找其他的投资途径,像是在国内兴办工厂,或是跑到盟国去兼并土地种粮食,从而积累建工厂的资本。

如今的大秦境内,官府对于土地兼并一事并未加以禁止,但却有另一项明确规定:地主手中的耕地绝不可再次荒芜。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地主不仅会被没收土地并收归国有,还需承受高额罚款作为惩罚。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大秦即便未对土地兼并予以明令禁止,地主们却对土地兼并的热情也骤然降温。

毕竟,谁都不愿意冒着失去土地和遭受巨额罚款的风险再去进行土地兼并。

而地主作为传统的剥削阶层,自然希望大秦新上台的执政学派能够重新制定法令。

他们期望这些新法令能够限制汉人随意流动,要求汉人必须固定职业、固定工作,最好是老老实实地种粮食,而不要有过多的想法和追求。

随着大秦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社会结构进化度变得越来越迅猛。

在这个过程中,地主阶层原本通过土地来控制人口的方式,其效果也变得越来越不理想。

尤其是当大秦国营农场横空出世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明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营农场通过开垦大量的土地,在灾年时大量招募灾民,并将他们编入农场体系。

这些原本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在国营农场的培养下,逐渐转变成了工人。

他们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而且农场的耕地产出全部归大秦帝国所有。

表面上看,似乎是国家在养活这些农民,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国营农场的大规模投入,大秦帝国才得以摆脱粮食短缺的困境。

毕竟,要建设这样规模庞大的国营农场,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绝非私人小资本所能承担得起的。

大秦帝国如今已然显现出贫富差距扩大的端倪,然而离石却始终巧妙地运用国有资本,不惜亏本也要去填补这一差距,对农业进行补贴。

他深知,那些觉醒了自我意识的普通民众一旦团结起来,将会产生何等惊人的力量。

正因如此,他才会千方百计地哄骗那些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地主老财,将他们紧紧地绑缚在大秦帝国的战车上。

这样一来,大秦帝国在展国家资本、允许剥削存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的过度扩张。

然而,离石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够坚持多久。

可以肯定的是,汉人绝对不可能永远心甘情愿地忍受被人剥削的命运,皇帝专制最终必定会被汉人所推翻。

正因为提前洞悉了这一切,离石才会不遗余力地不断取悦天下人,其目的无非是想为后世子孙积攒功德,以此来换取未来赢氏子孙的绵延不绝,不至于让未来起义军清算。

现在大秦第三届执政学派要重新上台,天下人越来越关执政是哪一家学派,一个学派上台,意味着无数的官职需要更换,无数的财富会在未来有倾向性的再分配,跟着执政学派走,会创造出大量富甲一方的豪绅,豪绅这时还是天下人对有良心、有德行的富人统称,现在大秦官场就要处理执政学派上台的问题。

第三届总理任期结束后,法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重新掌握了执政权力。

经过十年的执政实践和观察,法家积累了丰富的底层施政经验。

他们的学派学者深入大秦境内的各个角落,对普通人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还撰写了大量书籍。

在此基础上,法家根据墨家前任矩子的犯罪理论,进一步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摸底调查。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他们形成了全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