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人类之光大秦帝国(1 / 3)
大秦帝国如今面临着与西方各国直接交往的新局面,若想以自身的影响力去改变西方各国的传统和习惯,就必须让西方各国对大秦帝国的生活方式心生向往,从内心深处认为大秦是一个美好的光明国度。
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任何人都能在大秦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至少饥饿不是威胁族群生存的主要因素。
然而,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即使是在强大的大秦帝国,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到更为优越和自由的生活。
尤其是当大秦废除了诛连九族这样残酷的、以消灭敌对势力人口为目的的刑罚之后,这条被大秦视为最引以为傲的律法条文,实际上正是大秦急需向西方国展现的先进思想。
离石深知人性的弱点和劣根性,他明白人们往往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深信别人行我也行的想法。
然而,大秦拥有儒家思想作为对国人进行思想教育的工具,这使得国人能够明辨是非对错,而不再需要借助酷刑来强行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西方各国并没有像儒家思想这样的精神指引,他们自然难以分辨是非对错,只能依靠酷刑来震慑人民,比如西方国流行的火刑。
这种对比之下,西方人会本能地认为大秦的律法更为优越。
离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人迟早会因为无法忍受本国贵族的不公和压迫而动国内造反。
他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毕竟,秦襄王为秦朝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可是足足准备了五百年之久!
而他才刚刚开始准备,自然也等得起。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离石还采取了一项特别的举措——他命令新儒家删除了有关农民起义、官逼民反等历史记录。
这样一来,西方人就无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更容易陷入对大秦律法的盲目崇拜之中。
这样做并非是离石心地善良,特意为西方各国的皇帝着想,而是基于人类天性中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越是被隐瞒、被神秘化的事物,就越能激起人们的探索欲望。
因此,西方各国很可能会通过民间交流的方式,主动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种思想偷偷带回西方。
离石对于意识形态输出的构想早已深思熟虑。
他深知,若要让西方各国真正掌握有限的工业化知识,就必须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汉字和汉文明。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含义深邃且丰富。
要理解汉字的真正意义,学习者就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如此一来,当西方各国在学习工业化知识的同时,也必然会被汉字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进而主动去学习和理解其中的意义。
而当这些学习汉字的“野蛮人”
逐渐深陷其中时,他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接受汉化。
这样一来,大秦帝国不仅能够将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释放到世界各地,更能以汉文明为指引,引领人类展的方向。
离石坚信,只要大秦帝国能够持续展现出其在工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将自身塑造为人类未来的灯塔,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条件成熟时,大秦帝国必将能够统一全世界。
然而,在此之前,大秦帝国必须先取得民心,低调展为国为民,让西方国家明白什么叫天下为公。
为此,离石计划在西方各国扶持亲近大秦的贵族势力。
如果当地没有合适的贵族,那么大秦帝国完全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将平民扶持成为贵族。
这不仅能够为大秦帝国带来新的盟友,还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利益合作关系。
毕竟,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