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全面展(4 / 4)
变革的同时,根据地的基础建设,也并没有停下脚步。
“铁牛一号”
拖拉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兵工厂的民用研究所,对“铁牛”
进行了多次的改进。
他们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油耗,使其变得更加皮实耐用,也更适合在根据地崎岖不平的土地上使用。
当第一批十台量产型的“铁牛”
拖拉机,正式交付给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兵团时,整个太原城,都沸腾了。
百姓们敲锣打鼓,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这些冒着黑烟的“钢铁功臣”
。
一台“铁牛”
,一天耕地的效率,相当于五十头牛,或者两百个人力。
它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根据地延续了千年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而张合,看得更远。
他知道,“铁牛”
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耕地。
它,是根据地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可以移动的“动力平台”
。
他亲自下令,研究所立刻开展“铁牛多功能化”
的研究。
他们为“铁牛”
设计了不同的挂载设备。
挂上犁,它就是拖拉机。
挂上一个大车斗,它就是一辆可以翻山越岭的、载重过两吨的运输卡车。
在它的屁股后面,接上传动轴,它就可以带动水泵抽水,可以带动电机电,可以带动粉碎机加工饲料。
一台“铁牛”
,就是一个小型的、可以移动的“农用多功能中心”
。
它的推广,将极大地解放根据地的生产力,将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军事和基础建设中去。
而张合此时,正在策划一项更加宏大的基础建设计划。
他要,修路。
不是普通的路,而是铁路。
他要将那条在“春雷”
攻势中,被他们打得支离破碎的正太铁路,彻底地,修复,并且,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条铁路,西连太原,东接石家庄,是贯穿山西和河北的经济大动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