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谋划转移(2 / 3)
我们走的一起走,不愿意留下来种地。
对了,走之前还是得给下面士卒说一下,不能让他们稀里糊涂的。
"
下午未时,各个百总们集合好了队伍。
刘处直拿着铁皮喇叭说道:"
弟兄们,咱们要转移了。
走之前咱们闹个大的。
我知道有诸位兄弟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想流动,可是咱们现在是造反,打不过官军怎么办?不能坐下等着官军来割咱们脑袋吧?所以咱们得流动起来,让官军抓不住咱们。
等到把官军拖疲拖累,咱们再狠狠地打他们。
官军除了骑兵部队,大部分部队马三步七,咱们转战时注意收集马匹,他们是撵不上我们的。
转战的时候会很苦,会到处流动,甚至不在陕西。
现在不想跟着营里走的弟兄们都出来,带着自己一家离开,走之前领一斗粮食吧,就算是这几个月的感情。
"
不过刘处直说完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走。
因为这些人都没有土地了,一斗粮食几天就吃完了,还不如跟着营里转战还能吃几顿好的。
见没人退出,刘处直说道:"
既然兄弟们都信我,那我保证以后如果弟兄们战死,你们的家眷也会一直留在营里。
战死的弟兄给三两银子,受伤的一两,残废的也是三两,绝不会让弟兄们心寒。
"
这段话说完,倒是真的让所有人欢呼了。
毕竟自己死了身后事都被掌盘子管了,那自然就有归属感了。
讲完这番话,刘处直宣布解散了,让士卒们自己再练练。
自己回到舆图那里研究一下打完魏家往哪里转移——可不能拍脑袋就行。
官军多的地方不能去,太穷的地方也不能去。
以前刚起义的时候,刘处直一直想投靠大贼,但这几个月自己也想明白了:大贼凭啥庇护你啊?非亲非故的。
而且自己现在也找不到大贼。
直到晚饭时,刘处直还在陕西布政使司的舆图上比来比去,也没个主意。
这时李虎进来了,给他送上了一碗稀饭、两个大馒头还有一碟子咸菜。
李虎看到刘处直一直在舆图上指来指去,就随口说了一句:"
要不咱们去韩王那里吧?也就是平凉府。
只要官军来了,咱们就分兵威胁藩王,官兵来了立马就跑,这样也会安全的多。
而且平凉府附近到处都是韩王的王庄,咱们随便打一个都能吃好久了。
"
听完李虎的建议,刘处直高兴地直拍大腿,一个劲夸赞他聪明。
然后又将几个头头都喊过来询问意见,见大家都没拒绝,刘处直就下令打完魏家就转移过去。
崇祯二年四月初五,刘处直带着克难营正式离开了居住了四个月的高柏山营地,向着绥德州进。
途中经过安定县,吓得知县立马把城门紧闭。
目前克难营有正兵八百,还有两百多身体不是很强壮的辅兵负责赶驴车和骡子,妇孺老人有接近两千。
这三千人浩浩荡荡路过,确实吓到了知县大人。
现在丢了县城朝廷处罚极为严格——从白水王二第一个举旗造反开始,陕西只有澄城和宜君破了。
澄城知县张斗耀被义军大卸八块了,宜君县令也被当着百姓的面砍头了,所以他们都还没来得及享受朝廷的大礼。
经过一天行军,队伍来到了怀宁河附近驻扎。
这条路刘处直熟的不能再熟了。
但当初自己是一个人来的,现在已经带着三千多人了。
对于招募流民,刘处直已经熟能生巧了。
在饱饭和开仓放粮的诱惑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