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崇祯(2 / 3)
常皱眉头留下的痕迹。
陕西怎么又闹饥荒了。
"
崇祯喃喃自语,手指轻敲着案几上那份奏疏,陕西布政使衙门上奏说关中已经有数万流民了,又在祈求朕拨内帑赈灾还要免掉延安府今年和去年欠的辽饷,可是朕上个月才十万银去,一直这样掏钱给朕的内帑怎么够大明又不是只有陕西一地,以后其它地方需要用钱从哪里来。
崇祯深吸一口气,强压下不满。
他重新坐下,拿起朱笔在那份奏疏上批道:朕之大明,非独陕西一地也。
前月已内帑,今复索求,若他省有事,钱粮何出?辽饷尤不可免。
卿等当为国事筹之,今辽东正需财用,欲一举荡平东虏,暂劳百姓,待剿灭东虏,再行休养,蓄积国力。
写这段时笔锋凌厉,几乎要划破纸张。
将这份信件交司礼监批红内阁再往陕西,奴婢遵旨,王承恩应道,还有一件事皇爷不知当说不当说。
崇祯漫不经心的说道:"
有话就说。
"
王承恩小心翼翼道:"
皇爷,户部尚书毕尚书日前告病。
崇祯听完呵呵笑道不就是在和朕赌气吗,这些个官各个都盯着朕的内帑好像里面有掏不完的银子似的,算了毕自严有大功,其弟在辽东为了解决兵变劳累而死,既然他告病让他休息几天吧。
批完今天的奏疏后已经是申时了,今日倒是比平时早了许多,崇祯于是往坤宁宫走去,继位后夫妻两个聚少离多,大部分时间崇祯都在批阅奏疏接见朝臣,今天正好有时间崇祯让王承恩安排晚膳在坤宁宫。
夜幕落下,北京城已被黑夜笼罩。
坤宁宫备好了膳,崇祯帝后二人还有太子和公主已经落座
崇祯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后的欣慰。
他站起身,整了整身上略显陈旧的龙袍——自登基以来,他已下令缩减宫中用度,连自己的龙袍也多是旧衣翻新。
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周皇后正在整理太子朱慈烺的衣领,而年仅三岁的长平公主则趴在案几边,好奇地看着宫女们布菜,看完后又顿觉没有意思然后走到崇祯身边奶声奶气的说道父皇抱抱!
崇祯蹲下身,接住扑来的女儿,冰冷的脸颊上终于浮现一丝笑意。
"
媺娖今天乖不乖?"
他轻声问道,用少有的温柔语气叫着长平的小名,乖!
母后今天表扬我了。
周皇后看向崇祯。
她身着素雅的藕荷色袄裙,间只簪一支白玉簪子,朴素得不像一国之母,却更显其端庄气质。
崇祯拉着皇后的手,目光在她略显憔悴的脸上停留片刻,心中一阵愧疚为了节省开支,皇后主动裁减了坤宁宫用度,连胭脂水粉都省了。
"
陛下连日操劳,臣妾特意让御膳房准备了您爱吃的清蒸鲥鱼。
"
周皇后温声道,眼神中满是关切,桌上菜肴并不丰盛:“一碟清蒸鱼、一碗笋子煨火腿、几样蔬菜,还有一盆热气腾腾的萝卜羊肉汤。”
比起万历皇爷动辄上百道的御膳,这已简朴至极。
父皇,为何我们不吃更多的肉?长平公主看着桌上的菜,天真地问道,"
我听嬷嬷说,以前皇太爷爷用膳时,有好多好多肉呢!
"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
周皇后神色一紧,正要开口,崇祯却轻轻摆手制止了她。
"
媺娖,"
崇祯放下筷子,声音温和却郑重,"
你知道宫外的百姓现在吃什么吗?"
长平公主摇摇头,眼睛里满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