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陈奇瑜上疏招安(2 / 3)
耗下去,对官军也未必有利,一旦流寇狗急跳墙要突围,官军就算获胜也必然损失惨重。
纵然能歼灭克贼等人,将来又用什么去对付李自成、高迎祥他们呢,听闻克贼还有一支野战兵力在外,同样也不好打,若是克贼真的降了,这支兵马岂不是就归了朝廷了吗。
陈奇瑜沉默良久,帐内只闻灯花噼啪作响。
他目光扫过杨化麟和刘迁,似乎想从他们脸上看出些什么,杨、二人垂恭立,不敢与之对视。
终于,陈奇瑜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沉稳,却已然做出了决定:“既如此便依尔等所议,杨化麟,你即刻草拟招安条款,务必苛刻,令其再无反复之力,刘迁,你负责受降事宜,严密监视,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末将遵命!”
杨化麟与刘迁心中大喜,连忙抱拳领命,暗暗松了口气。
“此外,”
陈奇瑜补充道,眼神锐利,“此事需立刻快马奏报朝廷,请皇上和兵部定夺,在朝廷旨意到来之前,严密围困,不得松懈!”
“是!”
数日后,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兵部尚书张凤翼手持陈奇瑜的六百里加急奏疏,躬身向御座上的崇祯皇帝禀报。
“陛下,五省总督陈奇瑜急奏,言其大军已将流寇刘处直部三万余人,围困于汉中峡谷绝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贼寇粮尽援绝,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贼渠刘处直幡然悔悟,率众泣血乞降,愿接受朝廷招安,洗心革面,重做良民。”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色疲惫,眼中带着惯有的猜疑:“招安?陈奇瑜确信贼寇是真心归顺?而非缓兵之计,不会又像豫北那样吧。”
张凤翼早已打好腹稿,从容奏对:“陛下,陈奇瑜在奏疏中言明,贼寇确已山穷水尽,困顿至极,投降乃其唯一生路。”
“且陈督师已拟定严苛条款,令其先尽数缴械,分散安置,汰弱留强,将其精壮编入官军严加约束,断其反复之可能。”
“此举,可免官军同残寇血战之伤亡,可节省巨额饷银,可定地方,亦可显陛下天恩浩荡,予迷途者自新之机。”
“若剿之,纵胜,亦伤我元气;若抚之而成,则陕南大患可除,朝廷可专心应对辽东及其余流寇,实为一举多得。”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脸色,继续道:“况且,陈奇瑜麾下将领如杨化麟、刘迁等,皆久经战阵,彼等亦认为招安可行,强攻不智,此乃前线将帅之公议。”
崇祯皇帝默然不语,国库空虚军队缺饷,若能不战而平数万之众,诱惑实在太大,自己能省好多钱啊,上个月陈奇瑜要求十万两白银充作军费自己给搪塞过去了,如果继续打下去,还得给他银子确实有点亏。
他虽多疑,但也渴望尽快平定流寇,思考过后,崇祯下旨道:“既如此,便准卿所奏,着陈奇瑜妥善办理招安事宜,务必安插得宜,严防再叛,若处置不当,致贼复燃,朕唯他是问!”
“陛下圣明!”
张凤翼深深躬身,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此事若成,于他兵部尚书而言,亦是一大政绩。
皇帝的旨意以最快的度传回汉中前线。
陈奇瑜接到圣旨,心中大定,立刻升帐,召集众将,正式宣布招安决定。
“诸位,皇上天恩,准予招安!
杨化麟、刘迁,命你二人即刻前往贼营,宣示朝廷恩德及招安条款!”
“末将遵令!”
峡谷内,义军大营。
当刘处直、张献忠、拓养坤等人看到杨化麟、刘迁手持圣旨和黄盖,带领一队官军前来宣旨时,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危机总算快要过去了。
“罪民刘处直,领旨谢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