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洪卢二人剿贼区域调整(2 / 4)
在关外独力苦战?此非画地为牢,畏战苟安之策耶?”
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冷哼一声,出言支持张凤翼:“吴给事年轻气盛,可知用兵贵在权责分明?若无界限,洪亨九可借口追贼入豫而弃陕省不顾,卢象升亦可因贼入陕而顿兵关外!
届时互相指责,战机贻误,谁任其咎?划定防区,正为使其各专责成,陛下亦可据此考核功过!”
“好了!”
崇祯不耐地打断了臣子的争吵,他揉了揉刺痛的太阳穴,“划界之议,朕看可行。
具体如何划分,张凤翼,你详细奏来。”
张凤翼精神一振,连忙道:“陛下圣断!
臣等议定:潼关以内,陕西并三边之地,仍由洪承畴全权负责,务期肃清残匪,巩固根本,严防流寇回窜,并策应四川与山西。”
“潼关以外,河南、湖广、南直隶、山东等地剿匪事宜,专委五省总理卢象升,若流寇大股再度入秦,则许卢象升提兵入关,与洪承畴会剿,如此,洪督师可专心经营西北,卢总理可放手追剿于东南,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崇祯仔细听着,手指在舆图上缓缓移动,这是目前形势下最现实的选择,洪承畴用兵稳重,让他稳固后方;卢象升勇猛果决,善于野战追剿,让他应对机动性强的流寇主力。
“便依此议。”
崇祯最终点头,“拟旨,明确洪、卢二人防区,告诉洪承畴,三边残破,朕深知之,望他能体谅朝廷艰难,稳扎稳打,勿负朕望,告诉卢象升,贼氛正炽,朕委以重任,盼其能奋迅扫荡,早奏肤功!”
“陛下圣明!”
温体仁、张凤翼等人齐声领命,心中稍安。
防区方定,崇祯的心思又转到另一重顾虑上——对前方督抚的监督与控制,他生性多疑,即便倚重洪、卢,也绝不愿看到他们权柄过重,尾大不掉。
“督师在外,虽专阃寄,亦需朝廷耳目。”
崇祯的目光转向温体仁,“监军道的人选,关乎剿贼大局,内阁可有考量?”
温体仁对此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奏道:“陛下明见万里,监军之设,实为必要,河南乃四战之地,贼寇往来冲要,监军需干练通达、熟悉军旅,原河南参政戴东旻,久在地方,参与戎机,可任河南监军道。”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湖广方面,地域广阔,民情复杂,需老成持重之臣,原佥都御史潼关监军道苗胙土,素有清望,办事稳妥,可调任湖广监军道。”
说到最关键的位置,温体仁语气更加慎重:“至于南直隶,乃国家财赋根本,潜邸所在,关系尤重,此地监军,非忠贞体国、刚正不阿之臣不可,臣谨荐——户部主事史可法!”
“史可法?”
崇祯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可是那个因母丧守制,刚起复不久的史可法?”
“正是。”
温体仁道,“史可法清操卓绝,不畏权贵,昔日曾劾阉党余孽,朝野称颂,其人以气节自励,必能恪尽职守,佐助督抚,亦能确保江南财赋之地不为贼扰,源源接济军前。”
崇祯沉吟着。
史可法的名声他是知道的,用这样的人去监督南直隶,确实能让他放心几分。
而且,史可法并非温体仁核心圈子里的人,用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朝中势力,他看了一眼次辅钱士升,钱士升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准。”
崇祯吐出一个字,“着史可法以右佥都御史衔,督漕运,兼抚安庐池太及河南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湖口诸县,提督军务,充南直隶监军道,戴东旻、苗胙土,各依所议。”
“臣等领旨。”
几位阁臣心中各有盘算。
温体仁推荐史可法,既有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