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卢象升筹饷(1 / 3)
崇祯八年九月中,卢象升在京师舌战群儒,终使因粮法获准推行,然圣旨虽下,要见到成效需要一段时间,而前线军士可等不了这么久,缺饷之困刻不容缓,述职完毕第二日,卢象升便离开京师,带着杨陆凯和几十个亲兵快马加鞭返回襄阳。
回到襄阳的湖广巡抚临时行辕(卢象升是湖广巡抚总理五省军务衙门在武昌),卢象升即刻召集幕僚与抚标营的几个军官议事。
赞画杨廷麟呈上各地塘报:“部院,河南大部官兵欠饷已逾六月,湖广本地官兵亦欠饷五月,前日郧阳府又有一部官兵哗变,虽已弹压,但军心浮动,恐非长久之计。”
卢象升对手下说道:“因粮法虽已获陛下批准,然实施尚需时日,远水难解近渴,我等必须另寻他法,解这燃眉之急。”
杨廷麟说道:“湖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湖广熟、天下足凑足几万军士的粮饷完全没问题,但是若要筹巨饷,除非”
他话到嘴边,却欲言又止。
“除非什么?”
卢象升追问。
“除非向湖广七藩开口。”
杨廷麟终于道出。
堂内顿时一片寂静,湖广七藩——楚王、荆王、襄王、荣王、惠王、桂王、吉王,皆是皇室宗亲,地位尊崇,他们的财富堆积如山,却很少有官员敢打这些藩王的主意。
卢象升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中那棵叶子已开始泛黄的槐树,良久方道:“国家危难,宗室岂能坐视?我明日便去拜会诸王。”
抚标中军官杨世恩担忧道:“部院,这些藩王个个富可敌国,却也个个吝啬如命,这些年朝廷财政困难,陛下也曾暗示藩王捐饷,他们也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些许,便搪塞过去,如今我们无圣旨明令,他们岂肯就范?”
卢象升对杨世恩说道:“正因无圣旨,我们才需用些合法手段,备我名帖,明日先访襄王。”
襄阳城内,襄王府邸金碧辉煌,就连卢象升这种富家子弟出身的也没进过这么豪华的地方。
襄王朱翊铭素闻卢象升清廉刚正现在又手握大权,不敢怠慢,亲自出迎,寒暄已毕,卢象升开门见山:“殿下,今日下官前来实为军务紧急,如今流寇肆虐官兵缺饷难以剿贼,若贼势蔓延,恐危及到襄藩的安全,下官恳请殿下慷慨解囊,助饷济军。”
襄王闻言,面露难色:“卢部院有所不知,本王虽食禄万石,然王府开支浩大,近年初来又屡次捐输,府库早已空虚,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卢象升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殿下过谦了,下官查得,去岁殿下仅在襄阳一地,新增田庄便有五千余亩,商铺二十余间,殿下助十万两白银应该问题不大。”
襄王脸色微变,他没想到卢象升对自己的事如此清楚,他强笑道:“卢部院明察,那些田庄商铺,多是空架子,收益微薄”
正当此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内,递上一封急报,卢象升览毕,面色凝重的说道:“殿下,刚得急报,流寇曹操、八大王部就在南阳内乡县,正朝襄阳方向而来。”
襄王顿时惊慌失措:“这、这内乡县在哪,离襄阳还有多远啊。”
卢象升被这不学无术的襄王气乐了,他正色道:“内乡据此也就三百里若官兵无饷士气不振,恐难保襄阳无虞,殿下若能助饷,下官必亲率将士,誓保襄阳平安!”
襄王思考良久,终于咬牙道:“既如此,本王便认捐十万两!
只是现银不足,剩余五万两可否以粮帛抵充?”
卢象升微微一笑:“殿下忧国之心,下官感佩,粮帛亦可,只是需按市价折算。”
离开襄王府,赞画杨廷麟忍不住问道:“部院,献贼、曹贼果真逼近襄阳了?”
卢象升轻声道:“两贼确实在内乡一带,只不过没有往襄阳进的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