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损失惨重,楚军溃逃!(2 / 2)

加入书签

利,瞬间将攻守之势易形。楚军不再是那把高悬的利剑,反而自身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项羽和易小川带着不足三千的残兵败将狼狈北窜,这不仅仅是兵力上的惨重损失,更是士气、信心和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

如今的楚军,面临的局面极其严峻。北地本就贫瘠,物产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军队的长期消耗。经此一败,其兵力骤减,短时间内能勉强凑出三万可战之兵已是极限。即便这三万人全是骑兵,在面对需要防守的广阔地域以及潜在的内外威胁时,也显得捉襟见肘,兵力严重不足。

此刻的项羽和易小川,首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进取关中,而是如何确保高要不会趁其病、要其命,挟大胜之威,挥师北上,一举端掉他们的老巢。战略态势从“楚攻高守”逆转为“高攻楚守”,楚军从猎人变成了需要警惕猎物的惊弓之鸟。

楚军之所以能在反秦初期迅速崛起,并在短时间内膨胀至十万铁骑的规模,有其特殊的历史机遇。关键因素在于对原大秦北境边军的成功吸纳。昔日蒙恬、扶苏麾下的北境军团,是大帝国内最精锐的部队之一。随着秦二世扶苏的倒行逆施,帝国中枢崩溃,北境军因军饷断绝、主将被害而陷入迷茫和溃散。项羽和易小川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空窗期,以复楚反秦的大义和现实的粮饷为诱饵,招揽了大量这些失去方向的秦军锐士。

这些北境军士卒,虽对楚政权未必有深厚的归属感,但他们的军事素养、战斗技能和纪律性,远非仓促招募的新兵可比。他们只需稍加整编和思想灌输,便能迅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正是这批宝贵的“现成”精锐,构成了楚军扩张的骨架和基石,再辅以在本控制区内持续不断的征兵,才成就了楚军昔日的强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