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准备正式称王,身份转变!(2 / 2)
,但始终以“一字并肩王”的身份示人。这个称号的精妙之处在于:既显示了他的实际地位,又在名义上保持了与公子高的君臣关系。这种做法与历史上刘邦封韩信为齐王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给予了足够的尊荣,又维持了表面上的统属关系。
当时机成熟,高要选择咸阳作为正式称王的地点,这本身就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决策。咸阳不仅是秦朝故都,更是天下中心所在。在此地举行登基大典,无疑是在向天下宣告一个新王朝的诞生。
“祭祀之礼当效法周制,而政务运作则依新规。”高要在筹备登基大典时如此指示。这个决定体现了他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执政理念。祭天仪式选用最隆重的泰山封禅礼制,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性;而日常政务则完全按照新制运行,展现改革的决心。
随着战事暂告段落,高要立即将重心转向内政建设。他颁布的《休养令》详细规划了未来两年的恢复计划:免除受灾郡县三年赋税,鼓励垦荒,推广新式农具。更重要的是,他下令编纂《田律》,统一度量衡,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在军事方面,虽然大规模战事暂停,但高要仍然保持着对于魏军以及汉军的高度戒备,第一,第二军团分别由韩信、曹参等将领统率,驻守在战略要地。同时,他还建立了完善的烽燧系统,一旦有警,可在短时间内将消息传遍全境。
对于百官的任命,高要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除了原本各地的人才之外,同时提拔了大量出身寒门但有真才实学之士。这种新旧搭配的人事安排,既保证了政务的连续性,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持续了整整接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不仅是形式上的仪式,更是确立新朝法统的重要过程。高要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对前朝宗庙的祭祀,显示其对历史传承的尊重;二是对新政的颁布,彰显其开创未来的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