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后宫,子嗣牵扯的利益链条!(1 / 2)
后宫所牵扯的事务,盘根错节,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其中,最为核心,也最让高要挂心的,便是子嗣问题。
随着高要年岁渐长,他膝下的子女们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人丁兴旺,更是一个正在形成的王朝雏形内部结构的复杂化。
他的长子高麟,如今已年满十岁。在这个时代,十岁的男孩,尤其是在他这样的家庭,早已不是懵懂无知的孩童。高麟从不到四岁起,便被送入商山书院启蒙,作为嫡长子,他得到的教育资源是最顶级的,受到的关注也是最多的。商山书院的大儒们,教授他的不仅是经史子集,更有为君之道、御下之术。这使得高麟小小年纪,便显得老成持重,言行举止,皆合乎礼法,几乎挑不出错处。
然而,正是这份过分的老成,让高要心中时常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喜欢。这种不喜,并非源于不爱。高麟是他的第一个儿子,承载着他最初的期望,他怎么可能不疼爱?
他只是希望,在高麟这个年纪,能多一些孩童应有的天真与烂漫,能像寻常孩子一样,会哭会闹,会撒娇,会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他面前永远是一副波澜不惊、循规蹈矩的模样,仿佛戴着一副精心雕琢的面具。这让他感到,父子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壁障。他怀念的,是那种毫无保留的、充满烟火气的亲情互动。
在高麟之后,二公子、三公子……如今他已经有了六个儿子,最小的也已三岁。女儿更是多达七位。孩子们环绕膝下,本是天伦之乐,但在高要所处的这个位置,这些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不仅仅是他高要的骨血,更是以他为核心的这个庞大利益集团的重要节点。
女儿们将来要嫁给谁?这绝非简单的婚配。每一次联姻,都可能是一次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平衡。是与功勋卓着的武将之家结亲,以稳固军心?还是与诗书传家的文臣门第联姻,以彰显对文治的重视?或是与地方大族通好,以安抚四方?
这些选择,背后都牵扯着巨大的利益和深远的政治考量。同样,他的儿子们,成年之后也不可能都留在身边。分封诸侯,镇守四方,是必然的趋势。那么,哪个儿子去哪个封地?哪里富庶安稳,易于治理?哪里地处边陲,需要强干之人镇守?哪里是根本重地,必须交由最信任、能力最强的子嗣?
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高要不是没有想过,但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一一斟酌、细致安排。他的时间被前朝无穷无尽的政务、军事、外交所占据。那么,这些关乎子女未来,实则也影响着王朝未来格局的家务事,其初步的筛选、建议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决策权,就自然而然地落入了后宫这些妃嫔的手中。
高要很清楚,他麾下的文臣武将,没有人不希望自家能与主上攀上姻亲关系。这不仅仅是为了荣耀,更是为了实打实的政治利益和安全保障。一个王朝,从来都不是君主一人的独角戏,而是由众多利益共同体构筑而成的复杂网络。婚姻,正是联结这些共同体最牢固的纽带之一。
高要若是对此过于排斥,完全以所谓的“爱情”或者个人喜好来决断子女婚姻,反而会寒了臣子们的心,不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他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这种“潜规则”,利用联姻来巩固统治,笼络人心。
而且,高要对那些民间传说或者后世影视剧中,公主偷跑出宫爱上平民,王子隐藏身份与灰姑娘终成眷属的桥段,向来嗤之以鼻。这不仅仅是规矩的问题——虽然宫禁森严,没有允许,金枝玉叶确实难以轻易接触到外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认知和圈子的巨大差异。
一个在深宫大院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权力博弈、政治权谋、礼仪规范的皇室成员,与一个在市井中为生计奔波,所思所想全然不同的平民,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