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高要的顾忌,有些自欺欺人!(2 / 2)

加入书签

后宫,甚至平衡朝中某些势力;另一方面,却又像防贼一样防备着她,生怕一个不慎,就养虎为患,重蹈刘邦的覆辙。

然而,他却下意识地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他自己!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远,深入剖析起那段他既熟悉又试图改变的历史。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吕雉之所以能够达到“临朝称制”的巅峰,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刘邦晚年的卸磨杀驴。为了巩固刘氏江山,也为懦弱的太子刘盈扫清障碍,刘邦默许甚至推动了吕雉对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的残酷清洗。萧何、张良等智囊,或选择明哲保身,或被迫隐退,朝堂上那些有威望、有能力、足以制衡吕雉的勋贵老臣,非死即隐。

这场大清洗,固然加强了皇权,但也在客观上为吕雉扫清了最大的政治障碍,并且,由于很多行动是经吕雉之手执行,这极大地锻炼和增强了她的政治手腕,更使得吕氏外戚集团的权柄在这个过程中急剧膨胀。

其次,是外戚势力的空前坐大。刘邦起于微末,吕氏一族在其创业初期给予了巨大的财力、人脉支持,早期投靠刘邦的人才中,与吕家有千丝万缕联系者甚众。

据高要模糊的历史知识回忆,在刘邦登基之初,吕氏及其关联势力在朝堂的占比可能接近三成,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刘邦即便内心对吕雉有所忌惮,但在当时的情势下,也无法轻易动摇吕雉的皇后之位,因为这牵扯太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吕雉正位中宫,进一步吸引了更多投机者依附,使得吕氏外戚集团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足以左右朝局的庞大力量。

最后,则是继承人的问题。刘邦死后,继位的汉惠帝刘盈性格仁弱,且体弱多病,根本无力驾驭由强势母亲和庞大外戚集团把持的朝政。主少国疑,母壮权盛,这才最终导致了吕雉走上台前,临朝称制,将刘家天下几乎变成了吕家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