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5章 新的开始5(2 / 2)
仗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军一级作战单位中,74军是歼灭日军最多的部队,被誉为“抗日铁军”
,军长王耀武更是凭借赫赫战功,成为国府军中最年轻的集团军司令之一。
1943年,74军刚刚结束常德会战,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成功守住了常德,粉碎了日军打通湘西北通道的企图,此时正是士气高昂之时。
与74军相比,71军的命运则更为曲折。
这支军队的前身是国民政府的德械师部队,下属的87师、88师更是当年淞沪会战中的“王牌”
,曾在上海与日军血战三个月。
可在淞沪会战与后续的金陵会战中,87师、88师的老兵几乎全部消耗殆尽,即便国府中央优先为其补充兵员,可面对美援断绝、国内战场日军步步推进的困境,部队的战斗力始终没能恢复到战前水平。
直到1943年上半年,71军迎来了转机。
当时华联国防军正在滇西动反攻,目标是收复腾冲、龙陵等被日军占领的重镇,71军奉命配合华联作战。
在战斗中,71军将士奋勇杀敌,不仅缴获了大量日军装备与物资,还得到了华联的重点扶持——华联一次性拨付给71军大量德械装备,包括毛瑟98k步枪、g42通用机枪、88高射炮等,甚至还有部分坦克装甲车,这些装备足够武装五万人。
71军军长钟彬抓住这个机会,对部队进行了全面换装与整训。
经过三个月的磨合,71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即便遇到美军援助的全美械军,也毫不相让。
要知道,当时美国援助的全美械部队,虽然名义上是“美械”
,但在轻武器方面,也只达到了美军现役部队三分之一的强度,装甲突击力与火炮数量更是稀少,能达到美军现役标准十分之一的部队,已经算是凤毛麟角。
而71军装备的德械,早已不是1935年时的老标准,而是按照1942年巅峰时期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师来配置的。
就拿火炮来说,每个步兵营都配备了6门12o迫击炮,每个步兵团配备了4门75山炮,每个师还配备了一个炮兵营,装备12门1o5榴弹炮,这样的火力配置,在这时的华国战场上堪称“碾压级”
。
钟彬在部队整训完成后,曾对部下说:“现在咱们有了好装备,下次再遇到日军,一定要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厉害!”
至于远征军序列的新一军、新六军,装备则更为精良。
这两支军队全面采用华联国防军的标准,士兵配备的是华联自主研的“华夏一式”
步枪,这种步枪在加兰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射程更远、精度更高,还能配备刺刀与榴弹射器。
机枪方面,除了g42通用机枪,还装备了华联研的“华夏二式”
重机枪,射更快、故障率更低。
不过,在装甲力量方面,新一军、新六军并没有完全按照华联国防军的标准配置——他们装备的大部分是美制的4谢尔曼坦克,只有少量的“华夏一型”
坦克。
“华夏一型”
坦克是华联仿制德国豹式坦克研的,性能远谢尔曼坦克,但由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暂时无法大规模列装,只能优先配备给华联自己的精锐部队。
即便如此,新一军、新六军的装甲部队,也足以在战场上撕开日军的防线——谢尔曼坦克虽然在欧洲战场面对德国坦克时略显吃力,但在亚洲战场,面对日军的九七式坦克,依旧有着明显的优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