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登61(2 / 2)
p>特别是要防着沈司令‘参观’、‘学习’之类的名义。”
高宪申会意,立刻转身去安排。
陈绍宽则再次将目光投向海图,这一次,他的焦点集中在了与新加坡隔海相望的苏门答腊岛上。
新舰的到来,让他对即将起的攻势,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1944年1月13日,早晨8点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新加坡及周边地区的天空,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轰鸣声所主宰。
从樟宜机场、实里达机场等数个经过抢修和扩建的野战机场上,成群结队的p-51“野马”
战斗机、p-47“雷电”
战斗机、b-24“解放者”
重型轰炸机。
b-25“米切尔”
中型轰炸机,以及sbd“无畏”
俯冲轰炸机和tbf“复仇者”
鱼雷机,依次滑跑、拉起,冲上云霄。
另外还有上百架喷气式战斗机将负责清理空域外围可能出现的日军战斗机。
与此同时,在港外锚地,南洋舰队原有的航母“来远”
号、“济远”
号,以及刚刚加入南洋舰队不到两个月、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战列舰镇西号,也纷纷放飞了它们的舰载机群。
航母以后全部用远来命名,战列舰用镇字命名,为了纪念华夏近代史上那支英勇抗敌最后全军覆没的北洋舰队!
一共18架各型战机!
这是华联国防军在南洋地区起的规模空前的一次空中打击。
庞大的机群在空中完成编队后,如同铺天盖地的蝗虫,又如同复仇的鹰隼,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向着西南方向扑去。
它们的目标异常明确——与马来半岛仅仅隔着一个狭窄马六甲海峡的苏门答腊岛。
自从新加坡被华联收复后,对岸苏门答腊岛上的日军就明白,对方的铁拳迟早会砸过来。
他们利用这段时间,疯狂地将岛上能掠夺的橡胶、石油、锡矿等战略物资抢运回本土,同时也在为迟滞华联军队的登陆做紧锣密鼓的准备。
他们在所有可能登陆的海滩上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若非海军水雷储备见肘,他们真恨不得把整个马六甲海峡都变成雷场。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几个最有可能的登陆点,布设了相对稀疏的水雷障碍。
此刻,苏门答腊岛沿岸的日军观察哨,早已被天际线那一片不断逼近的“乌云”
吓得魂飞魄散。
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瞬间响彻所有日军阵地。
“空袭!
空袭!
最大规模空袭!
所有单位进入战斗位置!”
↑返回顶部↑